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22日

高中英语课堂沉默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 榕江县第三高级中学 舒 琪

近年来的中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着“教师激情澎湃,学生沉默不语”这一现象,同时还存在着性别、年级和学科三大差异,具有普遍性、阶段性、辐射性和伴随性。课堂上的沉默不语反映了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态度消极、学习情绪低落,甚至表明部分学生对课堂存在着对抗情绪。师生互动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疑惑点和薄弱点究竟在哪,沉默不语往往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以及师生关系的僵化。想要很好地处理课堂上学生沉默不语的问题,首先要准确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与教师互动的原因,再针对具体原因处以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达到缓解课堂沉默甚至消除这一现象的目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个省份对于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众多省份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尽管不同地区的改革内容不同,但改革方案最终的落脚点却殊途同归地落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故而全面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是打破课堂消极沉默,加强师生互动,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重要举措。再加上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就是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公,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要用活跃的课堂气氛代替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尽管现在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相较于过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但是他们对课堂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却知之甚少,对于课堂上的交流互动往往熟视无睹,不愿意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想要让课堂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调动学生积极性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课堂消极沉默

相关研究者对于课堂沉默的内涵做出了准确的界定,他们将课堂沉默分为广义和狭义上的内容。其中具有广义的课堂沉默是针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对于某一需要师生共同合作探讨的环节出现了“冷场”。本研究主要针对狭义上的课堂沉默,具体是指在日常的课堂中,学生由于自身某些特殊原因,在教师提问以及小组合作的环节中在思维、情感以及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无声行为和状态。沉默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无语的形式和状态,在本质上来看,课堂上的沉默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沉默本身就代表了消极的含义,在课堂中的沉默现象会导致课堂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展开,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游离于课堂之外,对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表现出一种消极被动的情绪,缺乏自己独立思考并积极做出回应的行动。

二、 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也对此现象做出了相应的观察研究,结论显示,教师在课堂中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主动参与。受到我国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仍然有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消极抗拒的情绪,不能够很好地参与融入课堂活动。

(一)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理念依旧处在过去传统的观念之中,对于课堂教学问题设置不合理:课堂问题难度过大,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他们现有的能力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也无法在课堂上获得对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这样的情况若是多次发生就容易使得学生对于思考产生厌倦心理;而问题设置过于简单时,如是非问,“yes or no”或者“true or false”,这样的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疲于应答,问题仅仅流于形式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学生方面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生理的迅速发育导致学生一系列心理冲突的产生,学生开始出现开放性和闭锁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喜欢表现自己;另一方面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开始谨言慎行,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消极沉默现象,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现有的教学案例我们能够发现,中学课堂中存在着很多的学生在教师提问环节表现出过度紧张、焦虑的现象。再加上我国教育模式依旧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依旧是“主导者”与“被主导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仍然很远。教师与学生之间不能形成平等的关系也是导致课堂沉默的重要原因。

三、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转化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趋于成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时候的学生只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给予正确的引领,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就可以有效破除课堂上沉默不语的现象。

(一)教师面带微笑,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教学内容最直接的传播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表现往往会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融入度。 所以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态度,面对学生要保持平易近人的态度,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感,从而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样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融入。当课堂出现学生沉默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中是否存在使用嘲讽、谴责的语气指责学生,是否态度强硬导致学生和教师关系的硬化,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有效解决学生心中的顾虑,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创造一个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

(二)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早在上个世纪时就受到了很多教育家的推崇。教育本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的初心就是要通过知识的力量去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达民情”“逐民欲”。因此想要真正解放课堂,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内容与生活情节巧妙结合,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找到切入点,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类比到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从而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

(三)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课堂表现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仅在穿衣打扮上有所表现,在课堂学习上也会有所表现。学生开始看重自己的“面子”,谨言慎行,害怕失败、出丑,时刻都想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自己没有把握做到的事情,干脆以沉默应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观念,对于学生评价要增加平时课堂表现的占比,对于最终的终结性考核的比重可以稍微减少,让学生意识到过程性考核同样重要,借此方式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

(四)改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教师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尤其是不能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必须在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构建平等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做出努力,真正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英语学科的热爱,从而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在课堂上参与师生互动环节。

过去的课堂注重的是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占据主体地位,学生承担的是“接收者”的身份,只知道囫囵吞枣地记录课堂内容和教师所强调的重难点,整堂课下来教师疲倦不堪,学生懵懵懂懂。这种教学课堂收效甚微,教师应充分反思自我:为什么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学生沉默不语的现象?同时也要积极改进自己在教学上的方式方法,主动向课堂教学颇有心得的教师请教,在心理上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行动上改进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扬长避短,合理安排自身课堂学习的相关环节。

总而言之,如何顺利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的问题是目前英语课程教学中最大难题。素质教育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课堂,实现教学目标中的教学公开。英语教学逐渐成为各个省份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环,再加上近年来选择出国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习英语逐渐成为大势所趋,英语的口语练习也成为学生和家长最重视的内容。而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对于学生在语言上的学习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不利于学生相关素养的提升和培育。针对这一难题,教师要跳出舒适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到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回答问题的根源,及时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症下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多一些关心,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真正向老师打开心扉,愿意主动加入课堂学习,从而推动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 2022-12-22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748.html 1 高中英语课堂沉默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