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龙额镇六甲小学 吴登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展开相对应的学习措施。对于小学生来讲,每个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不同的,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展开相对应的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根据学习程度合理分组,促使学生均衡发展
每个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每个学生擅长的科目也会有所不同。就拿小学语文来说,可能女生的语文语感要稍微强于男生。所以在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用一些新颖的方式,让同等层次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与同层次的学生合作,会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有利于所有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提高,让学生在小组分层学习中,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达到高效的语文课堂。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四个人的语文水平要基本差不多。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让同学们根据小组一起讨论为什么雨来被称为英雄?他身上的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给学生五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讨论结束后,语文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来说一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教师再进行正确的讲解。这样学生通过分层的小组模式,达到一个相互促进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一个均衡的发展。
二、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
对于不同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上学生由于接受和认知的不同,造成了学习情况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掌握了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再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分层式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伯牙断线》这一篇文言文时,由于文言文的结构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学生对于这篇文言文的掌握情况也就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安排时,既要考虑到记忆力强背诵快的学生,同时也应该理解那些理解过程比较慢,掌握比较慢的学生。这样的教学目标安排,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合适的教学目标安排。
三、科学划分学生层次,布置语文课外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可以科学地划分学生层次,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布置课外作业,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有利于了解学生现实的学习情况,从而让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让自身语文德育素养得到合理的提高。例如,语文教师要先了解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然后把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一个排名,并分为前、中、后三个层次。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每周都要收集几条名言名句。层次在前的学生要求每周都要收集三条,层次在中的学生要求每周收集两条,层次在后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每周收集一条,学生可以写在自己的整理本上。一个学期结束,教师把学生的本子都收上来看一看每个学生这个学期的学习记录情况。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帮助教师更加确切地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水平,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四、加强分层授课观念,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语文课,首先需要合理地进行课前备课,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语文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语文水平,然后科学合理地依据学生的语文水平,来划分学生的层次。加强分层的授课观念,是建设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的前提,两者相互融合会使语文德育教学得到更好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充分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教学手段、分层教学和精神层面上培养学生德育观念进行融合,让每一个小学生可以在良好的语文课堂中学好语文,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文化。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可以把核心素养作为语文教学的理念,更好地融入语文分层教学中,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益最大。这是需要语文教师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来更有效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