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24日

清水江飞出的致富“领头雁”

—— 党的二十大侗族代表龙守菊风采

○ 通讯员 陆景川

龙守菊, 侗族,1978年10月11日,出生于锦屏县茅坪镇阳溪村。2006年,与丈夫返回安徽农村,在黄山脚下太平湖边开辟创业之路,斩断自己遭遇的厄运与穷根,并带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创业致富。龙守菊现为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乌石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黄山徽黔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9年,龙守菊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2021年3月,被授予“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2022年6月30日,龙守菊在中共安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总书记啊真英明,领导我们向前行;一心一意跟党走,实现梦想奔前程!”这是党的二十大盛会期间,一个侗族农民女代表发自肺腑欢唱的侗歌。

她,就是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乌石村党总支委员、村委委员、黄山徽黔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守菊。

龙守菊,一个侗乡女子,是如何千里迢迢从贵州家乡来到这黄山脚下扎根创业的?她又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党代表的?

这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

家境艰难清贫起步

清水江为沅江上游,锦屏县犹如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清水江畔。1978年10月11日,龙守菊出生于锦屏县茅坪镇阳溪村一个侗族人家。适时菊花盛开,父亲给她取名守菊,寄寓于她在贫寒农家,能像秋菊一样经历风霜,顽强不屈,乐观高洁。因父母生育密集,龙家五个孩子,生活十分艰难,可一家和睦可亲。人穷志不短,守菊读书刻苦认真,读到了高中。

1998年,哥哥和她同时高考,结果兄妹俩双喜临门,哥哥考上贵阳医学院,她考起贵阳中医学院。可面对“金榜题名”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喜忧参半。全家人围着火塘,一肚子的酸甜苦辣。最后,还是守菊痛下决心说,我哥为兄,以后是家里的顶梁柱,就让我哥去读大学吧!从此,龙守菊的人生与大学失之交臂!

为摆脱家庭贫困,1998年9月,龙守菊南下,踏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她来到了东莞市厚街镇一个鼎爵模具厂从事文员工作。 不久,她与同厂打工,来自安徽黄山市黄山区乌石村的青年陶来富相识,并于2001年牵手步入婚姻殿堂。从此,千里姻缘一线牵,龙守菊从清水江畔黄哨山下来到黄山脚下太平湖边一个汉族村庄作了一名孤身远嫁的媳妇。

龙守菊千里迢迢从国家级贫困县的侗乡远嫁到黄山区的乌石村,只以为是“糠箩跳到米箩里”,“蓝衫脱去换红袍”,哪想到夫家更比娘家惨,家徒四壁穷叮当。

原来乌石村地处黄山区最西边,坐落在大山深处,古老农耕,经济滞后。“这个女孩真命苦,从一个穷地方嫁到了另一个穷地方。听说那夫家贫病交加,负担可重哦!”

自从龙守菊走进陶家,当地村民就不时私下议论着。原来,家里公公身患多种慢性疾病,双目失明,四肢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婆婆因长年照顾瘫痪的公公,积劳成疾也体弱多病。由于家里的收入基本上都给公公治病用了,一家人仅靠3亩山田和1亩茶山维系生活,家境一贫如洗,十分窘迫。此情此景,把龙守菊新婚后的生活遐想,撕得粉碎。

自古道“贫贱夫妻百事哀”,难道自己选择的婚姻也将重蹈覆辙吗?这样的家境能否撑过去?夜深人静下,她在冥思苦想。妻不嫌家贫啊,既然选择了我爱的人,也就选择了这个家,我有责任和义务与他一起甘苦与共,守望相助度时艰,共同撑起这个风雨飘摇颓落的家……几番思索后,性格犹如菊花般坚韧的龙守菊,也就豁然开朗了。

2006年,公公的病情加重,婆婆也体衰力不从心。为了照顾两位老人,龙守菊和丈夫毅然辞去东莞的工作,回到了家乡乌石村。

她便与丈夫商量,千方百计寻求创业项目。她多次考察附近乡镇的市场,发现当时农村冷冻食品行业是空白,便抓住这一商机谋发展。她用多年打工攒下的积蓄和好不容易借来的钱,在乌石镇街上租房、装修、买设备,建起了“阿菊冷冻食品店”,从事冷冻食品批发零售,开启了创业之路。

为了把店里生意做好,夫妻二人起早贪黑,每天清晨起床后,她就准备好一家老小的吃喝,细心帮公公擦洗干净,喂吃喂喝,再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就到店里忙碌。俩人一个在外跑业务,一个看管店门。有时候正当她在店里忙得不可开交。从经营冷冻食品店后,龙守菊5年中没有回过贵州老家。

脱贫攻坚创辉煌

在家乡到外出打工,再到嫁来异乡,贫穷缠绕了龙守菊几十年,难道还要继续甘守贫困吗?自从家里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守菊感到生活担子的无形压力。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她狠下决心,一定要在黄山脚下太平湖边开辟创业之路,斩断自己遭遇的厄运与穷根。

她琢磨着,既然冷冻食品店只能养家糊口,要发展就得开辟新产业。黄山本来就是茶叶之乡,自己家里又有1亩茶山3亩山田,完成可以用它们来发展茶业。她觉得只要把新鲜茶叶加工成干茶,定能卖出好价钱,何况制茶期是从清明节到5月,而冷饮主要在夏季,二者并不冲突,还可优势互补。龙守菊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说干就干,她带着爱人山上开发,种植茶叶,并请来科技人员指导,把那茶山变得郁郁葱葱。

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施行,村里家家户户都买了冰箱,对冷冻食品的需求量迅速猛增。而她一如既往,诚信服务,薄利多销,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店铺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加上茶叶加工渐成产业,年收入即达到7万多元。2017年,她家终于甩掉了世代以来的贫困帽子,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龙守菊也成为当地少数民族家庭创业脱贫摘帽的成功示范户。

“自己的温饱解决了,但像我一样远嫁过来的少数民族姐妹,怎么办呢?”这是困扰她心头不解的结。原来,乌石镇有80多个少数民族媳妇,分别是侗族、苗族、壮族、藏族、水族等,她们从贵州、湖南、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远嫁而来,缺少一技之长,不少人还存在语言障碍,只有让姐妹们过上富裕的日子,大家的生活才能有着落。

“国家扶贫,匹夫有责”。她以极大的勇气和担当,决心为同病相怜的姐妹们排忧解难。其实早在2015年,她就介绍3名苗族姐妹,到集镇从事餐饮经营,每年收入至少3万多元,后来她们也都脱了贫。龙守菊的领头示范作用受到当地党组织的重视与培养,2016年6月,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在帮困扶贫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带动更多少数民族家庭增收致富。2018年1月,她带头创办了黄山区第一个少数民族种养专业合作社——黄山徽黔种养专业合作社,少数民族社员占70%。30多位少数民族姐妹在她帮助指导下,得到免费技术培训,随后发展种养殖业,年人均增收超过6000元。

她还通过注册“徽黔春”品牌,开设以销售当地农产品为主的实体店和电商平台,把当地的茶叶、大米、香菇、蜂蜜、木耳、笋干、酱菜、淀粉、小干鱼等农副产品推出大山,实现每年能销售100多万元的农产品,带动少数民族姐妹及贫困家庭共同走上勤劳致富之路,让农家的日子绽放乡村精彩。贵州苗族姑娘张德芬说:“龙大姐的合作社,我很乐意去,不仅帮助我脱了贫,还能和姐妹们聊聊天,我就不那么想家了!”

2018年春,村“两委”换届选举时,龙守菊报名参加竞选,结果党员和群众都给她投了赞成票,她荣幸地当选为乌石镇乌石村党总支委员和村委委员。她知道,这一张张选票是对她的充分信任,也包含着深切的期待,自己不能辜负了众人的寄托。接着,被选为黄山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与安徽省妇女十三大代表。这年7月,她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等4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魔豆妈妈”创业扶贫大赛斩获第四名,她的故事广受好评,被授予“全国优秀魔豆妈妈”称号。10月,她个人垫资,加上参加“魔豆妈妈”大赛获得的4万元个人奖金和20万元无息贷款孵化金及省民委的6万元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合作社的建设,使其实现华丽提升,造福百姓。龙守菊顽强拼搏带头致富扶贫济困的巾帼风采,使她成为影响一方的脱贫攻坚领头雁!

2019年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龙守菊以不凡业绩,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大会期间,受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邀请,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并作为观礼嘉宾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大阅兵等系列活动。

2020年7月6日,人民日报记者以《侗族媳妇的“姐妹”合作社》为题,以精简的文字,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通过其典型范例,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2021年3月,被授予“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6月荣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年7月,安徽黄山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片——微电影《阿菊的春天》,通过黄山区广播电视台和“今日黄山区”公众号面向社会播放。该片以龙守菊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再现了主人公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带领村里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姐妹,艰辛创业脱贫致富奔小康,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感人事迹和故事,深受观众尤其是乡村群众的欢迎与好评。

贵州人其实自有山骨之性格。被毛主席称为“奋斗的人”的贵州先贤周素园老先生曾感谓:“黔人生从山国,来自田间,言语塞陋,行动拘局……但大抵黔人执事敬,与人忠,颇吸中国文化之精髓,而生活环境又养成习劳耐苦之天性,故其表现为朴诚,为果毅。”

龙守菊来自贵州大山,也承袭了山国人的禀性,故能在黄山脚下生根成长。她没有遗忘母土文化,为了让黄山乌石当地汉族人民也了解接受少数民族文化,她致力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宣传,把侗苗服饰歌舞美食带入黄山区展示交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互见通融。

她还经常组织乌石镇的少数民族姐妹与当地妇女搞文化活动,把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兄弟姐妹团结起来,形成各族人民和睦友爱一家亲的欢乐融洽生动局面。

向二十大奋斗目标迈进

2022年6月30日,龙守菊在中共安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2022年10月17日上午,在安徽省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时,作为基层的农民党代表,龙守菊作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发言。她激情洋溢地说道:“报告也用许多的笔墨,就乡村振兴作了部署,特别是报告中提到发展乡村的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有决心、也有信心,带领我们的乡亲姐妹们,大家一起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其信心满满,铿锵述怀。

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她兴奋说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民,我倍感振奋,也深受鼓舞。她表示,接下来将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生产加工规模,想方设法谋发展,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一起向更加美好的生活迈进。

回到乌石村后,她的意识责任感更强烈,她说,我要第一时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分享给乡里乡亲,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一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来做好表率,带领乡亲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党的富民政策能够落实生效。

树高千尺不忘根。龙守菊对贵州家乡一往情深。一个“徽黔春”的注册品牌,承载了她心灵深处浓浓的徽黔两地的文化情怀!她表示,为了家乡的明天更美好,她乐愿竭尽绵薄之力,助推发展!

--> 2022-12-24 —— 党的二十大侗族代表龙守菊风采 1 1 黔东南日报 c206152.html 1 清水江飞出的致富“领头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