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25日

奋力打造农业现代化“黔东南样板”

—— 我州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一年以来,黔东南州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引领下,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高效发展,努力开创黔东南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截至10月31日,全州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8.55万亩(1亩=0.0667公顷),完成省下达任务(31.5万亩)的90.6%。全州共完成油茶基地新建10.94万亩,累计面积达155.64万亩。截至10月底,累计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20.68万亩。

……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改革创新,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

时间见证历程,奋斗书写荣光。

夯实基础 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好地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全州秋冬季高标准农田建设大会战暨秋冬种工作现场观摩会召开后,思旸镇依托全镇3000亩杂交水稻制种坝区土壤肥沃、土地集中、机耕道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良好的优势,将坝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作为秋冬种的“主阵地”,采取“党支部+村合作社+种植大户”组织方式,“订单式”种植产量高、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作物,让冬闲田变增收田,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同时,全州产地冷库建设139个,今年正在实施产地冷库项目1个,为“凯里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

现代水利工程方面,全州共有16座水库(其中中型2座,小型14座)纳入省级“百库大会战”项目库,总投资43.6亿元。目前,已完成可研6座(其中,已开工3座),其余10座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科技赋能 唱响现代农业好声音

由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实施的贵州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在剑河县南明大坝迎来丰收,技术人员通过手机远程遥控指挥,让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完成了从水稻收割到脱粒装车全过程,标志着水稻在丘陵山区耕、种、管、收四个环节成功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作业,为现代农业智慧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现代高科技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插上发展加速度的“翅膀”。我州大力实施科技强农工程和智慧农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品牌强农 彰显黔东南特色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业品牌则是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助推剂”。我州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聚焦优质绿色产品,培育壮大品牌建设主体,建设了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特优农产品品牌。

目前各县市已培育千万元龙头企业98家、年产值超百万元合作社 112 家,州级示范家庭农场85家。全州新增绿色食品认证总面积达5.67万亩,有机产品认证总面积达19.61万亩,农产品地理标志达20个,地理标志产品共53个。“苗侗山珍”协会会员达146家,授权“苗侗山珍”门店6家,授权“苗侗山珍”产品6款。

值得一提的是,我州不断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和建立检测结果互认机制助推黔货出山。目前,全州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个,今年新增申报审核67家。

美丽庭院 让农村生活更美好

农村美丽庭院,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助推乡村振兴。这当中,不断涌现出了榕江县崇义乡敦仁村、凯里市舟溪镇曼洞村、镇远县涌溪乡涌溪村、黎平县中潮镇佳所村、天柱县蓝田镇东风村等一批农村美丽庭院。

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30日,全州共建设庭院棚架2.15万个、2068亩,庭院菜园7.74万个、6004亩,庭院果树18.6万株、3470亩,庭院栅栏4.55万个119.38万米,庭院经济1.23亿元。2022年已创建县级以上“美丽庭院”137个,申报州级“美丽庭院”34个。

黔东南将坚持走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抓好农业高质量标准化现代化发展。让现代农业更优、美丽乡村更靓、农民钱袋更“鼓”,奋力打造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黔东南样板”。

--> 2022-12-25 —— 我州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206092.html 1 奋力打造农业现代化“黔东南样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