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25日

温暖送到家,“访”“问”两字不能忘

○ 徐曙光

年关临近,大江南北,天寒地冻,又到了一年一度访贫问苦送温暖的时间。众所周知,年终岁末送温暖,这似乎已成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一种惯例,确实起到了雪中送炭作用,给困难群众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值得点赞。

也许有人会说,一件棉衣,一袋米、一壶油、一条围巾、一顶帽子等,这些东西看似不太起眼,花钱也不是很多,但对于那些低收入、低保户、残疾人家庭等困难群众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关爱,有了这些物资,使困难群众过节期间家里可以少采购一点年货,节省一些开支,少花一点钱,从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笔者认为,要真正把温暖送到家,“访”“问”两字不能忘。要访出群众今年遇到的真困难,问出百姓对来年的新期待。对于困难群众所急所忧的问题,能马上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也可以早些想办法,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帮助被访对象找准原因,寻求良策和解决方案。

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送温暖过程中要多花精力,多下功夫,真正深入到困难群众当中去,看一看他们的穿着,揭一揭他们的锅盖,问一问他们的冷暖,才能真正知道困难群众的所需和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为困难群众解决年关所面临的一些最紧迫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到真正的难点,才能受到困难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笔者以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捧着一颗心去慰问,带着真感情去帮扶,急困难群众所急,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才能使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真正取得实效,从而把温暖真正送到百姓的心坎里。

--> 2022-12-25 1 1 黔东南日报 c206096.html 1 温暖送到家,“访”“问”两字不能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