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26日

天柱县蓝田镇:

乡村特色产业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本报讯 (通讯员 龙本英) 近日,在天柱县蓝田镇东风村,村里的党员群众正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展开讨论和交流。

村干部和群众你一言我一语,说变化、谈感受、话发展,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

这是蓝田镇东风村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缩影。

在群众家门口拉家常式宣讲,在田间地头传递党的“好声音”,在文化广场解读党的“好政策”,连日来,蓝田镇东风村通过多种形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村民林凤梅目睹村里发生的变化。“这两年,道路硬化了,家家户户门口围起了小花园,还新建了卫生厕所和洗澡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林凤梅感慨万千。

近年来,东风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牢牢抓住了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组织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带群众,种植中药材、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其中,羊肚菌种植450亩,中药材200亩,精品水果150亩,带动就近就业600人次。

走进蓝田镇鸿发村,暖意融融,村党总支书记杨代流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聊变化、谈民生、话心声。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听到这里,鸿发村村民杨代平对此感触颇深。村里变化真是太大了,富民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杨代平是天柱县蓝田镇盛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经过努力,他持续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药材、务工创收。

“2021年,合作社种植博落回1800多亩,亩产值达1000元,种植茯苓200余亩,油茶1300亩,吸纳100多户村民就近务工,年发放工人工资80万元。”杨代平说。

“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杨代平说,作为鸿发村的致富带头人,将更加坚定信心,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

今年以来,蓝田镇以“村企共建”“飞地造血”“自主经营”“家庭农场”模式发展种植羊肚菌1200亩,预计增收达18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增收560万元。积极探索推出“党建赋能打造羊肚菌全产业链”党建创新品牌,打造集“菌种培植、成菌种植、商菌加工、产品销售”体系化、本土化的羊肚菌全产业链。同时,种植应季蔬菜2000亩、油菜1000亩、油茶7000余亩、精品水果1000亩、中药材2000亩,林下养蜂2000箱,林下养鸡出栏17万羽,形成了坝区产业和林上、林下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带动就近就业1.5万余人次。

--> 2022-12-26 天柱县蓝田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06125.html 1 乡村特色产业让群众生活更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