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26日

水尾镇新场村:

产业兴 百姓富 乡村美

水尾镇新场村村民在种植基地采收木耳 (通讯员 罗慧 杨云 摄)

本报讯(通讯员 杨水平) 近年来,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发展为抓手,以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加大产业投入、优化发展模式、抢抓市场先机,确保全村产业发展得更快、经济收入得更高、村民生活得更好。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主体责任。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发展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创新开展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走在田间、干在田间,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给全村群众树立标杆。同时,建立村社合一理事会,实现党支部和村级合作社的联动机制,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并制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开展支部学习11次,交流研讨11次,开展理论宣讲4次,参观学习1次,心得交流1次,业务培训1次。

发挥比较优势,闯出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良好的土地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集镇所在村等优势,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外出凯里、玉屏等州内外考察学习50余次,切实把学习经验带回来,先进技术学回来,确保农业技术上过得硬、有支撑,切实实现农产品产得出、种得好、销得稳、存得住。近年来,通过引进、培育,因地制宜发展了食用菌、杂稻制种、蔬菜、烤烟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带动群众增收,同时,还投资建设农贸市场1个,物流园1个、水泥砖厂1个。今年以来,生产香菇菌棒150万棒,种植香菇100万棒、灰树花2万棒、木耳32万棒、羊肚菌50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670余万元,年带动务工就业8000余人次。

培育文明乡风,绘就乡村新面貌。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以建设“宜居宜业宜人的新乡村”为工作目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为发展方向,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和社会力量赞助,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个,文化图书室1个,创新提出“卫生村寨”评比机制,通过比、美、赶、超村容寨貌焕然一新,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同时,优化公益岗位人员,签订公益岗位劳务协议书58份,注重对公益岗位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履职能力。

--> 2022-12-26 水尾镇新场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06148.html 1 产业兴 百姓富 乡村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