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舒清渊) 近日,走进三穗县良上镇上寨村有机稻种植基地,看到宛如毛细血管的生产便道和排灌沟渠沿着田坎蔓延,布满整片山地农田,工人们正抢抓冬季黄金期,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配套设施进行扫尾。
“按照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的建设要求,该区域的120亩农田配套设施已基本实施完毕,验收后就能投入使用了。”良上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黄明维介绍道。
良上镇农业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但当地绝大部分均为山地农田,碎片化、零星化严重,群众田间管理难度大、耕种投入高、产出效益低,加上干旱和洪涝等不可预测的风险,群众耕作意愿低,甚至出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等现象。
今年以来,良上镇抢抓政策红利,积极探索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修建机耕道、水源点、排灌渠、生产便道等配套设施,不仅破解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撂荒”等难题,还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机械化耕作和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充足条件。
“现在方便多了,水泥路从家门口直通田间地头,不仅方便运送物质,还不用担心旱涝灾害。”上寨村村民朱关兴高兴地说,“以前田间道路狭窄、土质疏松,运送生产物质和农作物都是靠肩挑背扛,旱季缺水,雨季田坎经常垮塌。”
除了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外,良上镇还积极探索“先流转、再规划、后建设”的模式,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再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实施,同步推进机耕道、排灌渠、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跟老百姓流转这片田,除了良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外,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基础设施,不仅交通便利,各项配套设施也即将完工,种植有机稻旱涝无忧。”三穗县聚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跃贵说。
据了解,良上镇2022年共平整零星碎片农田350余亩,新建机耕道28公里、灌溉排涝两用沟渠1400余米、灌溉水源点8个、高效节能喷淋管3200余米,生产便道800余米,覆盖农田8000余亩。通过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田的生产条件,推动山地“撂荒田”“望天田”“巴掌田”等中低效田变高效田,促进农田增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夯实山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根基。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