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曹雨萌 夏恒) 近年来,麻江县不断拓宽发展思路,挖掘、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太子参种植产业,念好“山”字经,做足“药”文章,引领群众走上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眼下正是冬种时节,虽然天气寒冷,但丝毫不影响群众的耕种热情。在龙山镇共和村的太子参种植基地,村民们犁土、松土分行、施肥、撒种、垄土,分工明确、一丝不苟地忙碌着。
韦德海是村里的种植大户,种了十多亩太子参,他告诉笔者:“我自家的田土不够种,还租了村里其他人的田土,为了赶在好时节种下太子参,我还买了机子来犁土,有了机子,效率提高了,两个人10天左右就能种完所有田土了。”
龙山镇、宣威镇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疏松,十分适宜种植太子参,是麻江县太子参的主产区。两个镇通过“致富能人+群众”“种植大户+群众”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吸引有技术有资金的致富能人、种植大户到村里流转土地,带领村民种植太子参,扩大种植面积,帮助村民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增加收入。
“以前我出去打工,学会了太子参种植技术,然后就回家自己种了。我觉得种太子参效益比较好,一年收入六七万元不成问题。”韦德海给我们算起了经济账。
太子参种植简单、周期短,不仅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也强,从栽种、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给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务工机会,村民在不出远门的情况下,就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两份收入。
“我们村一年种植太子参1000亩至1500亩,可以带动600人左右参与务工,基本上每人每天收入在80元,他们可以连续务工5个月左右。”共和村党支部书记韦玉军介绍说。
据悉,今年,麻江县太子参种植面积达12397.8亩,产值可达1.04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