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周燕 陈昆
近日,在岑巩县羊桥乡祝坝村姚寨片区的千亩林下黄精种植基地,20多名村民正忙着冬种,他们用劳动的火热驱散冬日的寒冷,用勤劳的双手耕耘致富的希望。
打窝、施肥、摆种、覆土,大家分工合作,默契配合,让“致富种”扎根泥土。经过细心呵护和时间滋润,这些黄精种块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勾勒出一幅绿满山川、生态富民的秀美画卷。
近年来,祝坝村围绕全县“两主导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立足当地气候、海拔、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振兴”为主动脉,以村集体和群众增收为出发点,抢抓政策机遇,在祝坝坝区实施了“旱改水”土地整治提升项目,在姚寨片区打造了千亩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全村形成了坝区制种、山上种茶、林下种药的立体化、多元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如今,该村祝坝坝区千亩“旱田”回归“粮田”。今年,该村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引进兆丰公司发展杂交水稻制种1180亩,400余户群众共获得土地租金59万元,实现劳务收入95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4.72万元。截至目前,全村建成油茶基地1750亩,黄精苗圃基地100亩,林下黄精基地1000亩,村里还积极发展烤烟、辣椒、吊瓜、生态鱼、生猪等种养殖业,今年上半年,产业项目解决本村及周边群众就业累计2万人次,劳务增收200余万元。
“栽种黄精每个小时10元工钱,早上7点半来基地,下午5点钟收工,这活路可以嘞!”正在黄精种植基地劳作的杨香兰尽管已经67岁了,但动作娴熟,话语爽朗。她希望家门口的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越做越好,在产业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就能长期有活干、有钱赚。
牵紧产业“牛鼻子”,鼓起群众“钱袋子”;培育文明好乡风,提振乡村“精气神”。近几年来,沐浴着惠民政策的春风,祝坝村产业蓬勃兴起,乡间路畅人欢,4G网络连通各户,娱乐设施随处可见……
农村特有的“美丽风景”养眼养心。但村庄不仅要“表面美”,更要“里子美”,内外兼修“表里如一”,才能展示出独特持久的气质美、底蕴美,才能让群众的奋斗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升腾,实现乡村日日新,日子步步高。
“在家没?今天中午一点准时到镇政府集合,一起去大有镇塔山村学习人居环境治理、文明乡风培育、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这两天,祝坝村党支部书记吴斌正挨家挨户打电话,组织村民们外出“取经”,开阔村民眼界,提升村民素养,凝聚乡村振兴干事创业精气神,助力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文明乡风建设、产业提质增效等。
“ 通过村里组织我们到大有镇塔山村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自觉把乡村振兴当作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家务事’,才能真正让美丽乡村‘表里如一’。”村民吴世敖说,乡村要振兴,众人要齐心,以后会自觉当好政策法规的维护者、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乡风文明的践行者,助力乡村振兴有“面”有“里”。
春来备耕忙、夏季强管护、秋收粮满仓、冬闲谋振兴……如今的祝坝村,人勤产业兴,乡村建设有合力。人们,农时忙农事,闲时“诸葛会”,共献“锦囊计”,共谋乡村美,一幅由全村群众共同描绘、以“生态绿”为底色的强村富民幸福图景正越绘越美。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