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燕
厂房星罗棋布、机器高速运转……时下,来到丹寨金钟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强劲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田畴沃野间,果蔬水灵鲜嫩……隆冬,走进排调镇方胜村,橙黄的椪柑缀满枝头,好一幅乡村振兴“丰”景图。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22年即将收尾。这一年,丹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迎难而上、踔厉奋发、加压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喜交亮丽答卷: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7.64亿元,同比增长4.5%,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2.26∶23.04∶54.70调整优化为21.84∶25.21∶52.95;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累计完成1.71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6.23亿元,增长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累计完成16.74亿元,同比增长0.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预计完成115.84亿元,增长18%……
项目建设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从今年1月份开始,丹寨县就着手细化分解明确了重点项目“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确保“准备之冬”与“开春即开工”无缝对接,一个个项目“火力全开”,在年终交上了答卷。
冬日严寒,亿利光伏新材料(贵州)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却是一片火热,公司前期已完成基础场坪,现已进入生产厂房、办公楼、附属用房等建设阶段,项目进度有条不紊。该公司于今年9月注册成立,是一家专业制造半导体(太阳能)专用石英产品及微电子封装的民营企业,集加工(生产)、销售各种规格石英砂,也是丹寨县招商引资重点引进的项目企业,预计2023年4月正式投产。
“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我们的心里是热乎的,为了公司落地,县委多次组织专题会、推进会,帮助我们协调解决审批手续等关键性问题。”公司总经理罗开勇说,“有了坚强的保障,项目建设分秒必争,可以说是一天一变样,这就是‘丹寨速度’!”
目前,公司一期完成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引入部分设备,预计春节后,设备全部进场,3月份前完成生产调试。投产后,每年年产30万吨半导体(太阳能)专用石英产品,年产值达1.5亿元,每年带动100人就业。
抓好大项目,笃行实干是不二法门。广大党员干部在狠抓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锤炼作风、解放思想、提升能力,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名代办员、一个实施主体”方式,明确32名副县级以上干部对94户重点企业进行挂帮,严格落实稳住经济大盘和纾困解难各项措施,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135项问题。
壮大工业,既是城市的底气,也是发展的依托。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272.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州第5位。
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批批项目饱蘸着民生浓情,闪耀着幸福光芒。截至目前,丹寨县完成5年储备项目库33个,总投资228.475亿元;3年动态项目库27个,总投资99.237亿元;1年实施项目库23个,总投资41.1496亿元。
2022年,丹寨县招商引资签约金才木制品、亿拓金威环卫装备、康体旅一体化等亿元以上项目7个,签约金额22.05亿元,落地开工建设项目5个。
营商环境
市场活力不断迸发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敢于投资的动力,是培育优秀企业的摇篮。
今年以来,丹寨县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企业服务,选派锤炼一批作风过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干部到企业一线,聚焦企业“最痛之点”“最盼之处”,擦亮丹寨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总,今天您在企业吗,前段时间您提出来的需要招聘一批熟练工的问题,今天过来跟您细化一下解决方案。”一大早,贵州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局工作人员就拨通了贵州亿拓金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胤志的电话。
该公司是一家从事生产环保设备技术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及环境卫生运营服务的企业,是今年招商引进的重点项目,从厂房选址、手续办理、基础设施建设、招工培训等,用时不到一个月,创造了今年以来招商引资质效的“丹寨速度”。
“干部服务贴心,一个月的时间投产完全出乎我意料,各种手续,有专人负责办理,我反而成了‘甩手掌柜了’,感觉我们来丹寨投资来对了。”陈胤志激动地说。
投产如此神速,客商赞不绝口的背后,是丹寨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有限公司是该县一家农业小微企业,每年带动上万农户种植吊瓜。年初,公司要进购一批吊瓜苗,急需300万元资金周转,当地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用时不到一周,就帮助企业解决了申贷难题。
“虽然我们是小企业,但是政府对我们和大企业一视同仁,对我们服务没有打折扣,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丹寨县浙丹食药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财长激动地说。
今年年初,丹寨县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作风转变基层减负“三个提升年”专项行动的通知》中,对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营商干部要真正为企业发展做好“娘家人”、当好“店小二”。
围绕“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全力抓好惠企纾困政策落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创新设立“流动咨询岗”,采取“咨询+帮办代办”服务模式,全面唱响“丹代办”品牌。
今年以来,共收到企业代办事项97件,已全部办理完成;部门首席领办员共为19家企业在企业落地等方面办理事项20件,办理效率同比提高27%;全县94名企业全程代办员共开展入企走访1000余人次,收集问题诉求35个,已经化解26个,9个正在跟踪解决。
产业培育
乡村振兴势头强劲
11月25日一大早,丹寨县兴仁镇政府文化广场上,雾霭散去,鲜红的横幅上“合作社分红大会”一行大字格外醒目。几天前,51岁的文启华就得到通知,村“两委”要举行分红大会了。
要分红!文启华匆匆吃过早饭,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怀着期待的心情走向文化广场。
小广场上人头攒动,不少村民正围着“分红榜”公示栏有说有笑。文启华抬眼望去,公示栏张贴着合作社公示的账目,这些账目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务工的支出,各项补贴的资金等,更重要的还有每户的分红明细,各个账目都算得一清二楚。
“老文来了,我来瞧瞧你家可以领到多少分红。”见到文启华过来,64岁的刘庭辉一眼就找到了文启华的名字,他抬手指点着大声吆喝:“你家土地入股是3476元。此外,你在合作社务工分红1000元。老文,还别说,真不少!”
文启华听后走到前面又仔细确认了一下,激动地说:“真不赖,没想到可以领到这么多钱,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
说话间,分红大会拉开序幕,在座的200多名村民一起把目光聚集到主席台。工作人员开始向每户发放分红明细单,农户入股土地的亩数、保底的金额、分红的金额以及应得总款数一目了然。
兴仁镇兴仁村党支部书记杨胜海说,本次共分红25.48万元,我们种植吊瓜740亩,今年产量8.8万斤,产值158万元,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产业分红等方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我们的产业辐射带动253户建档立卡户997人。
位于贵州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的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落户丹寨,主要从事蓝莓种植、加工及产品销售,眼下,公司生产线也开足马力投入生产,一颗颗小浆果经过榨汁、调制、发酵、灌装等20多道工序后变成一箱箱蓝莓精酿发酵酒被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的酒每天的生产量是15吨,包装大概在3500到4000件,我们的果汁大概是在3500件,果干大概是3000盒左右,每天都是在加班加点地生产。”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副主办李平安说道。通过不断补强产业链,公司已初步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蓝莓产业链集成服务平台。
2021年,公司在黔东南州收购蓝莓2600余吨,各类产品共计生产1285吨,销售收入2.1亿元。
目前,主要产品有蓝莓发酵酒、蓝莓果汁、蓝莓果干,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发展经销商200多家。在产品创新升级方面,公司将逐步完善产品结构,计划开发2到3个中高端蓝莓发酵酒,1款蓝莓果汁。
2022年,公司全年生产产量预计1020吨,其中蓝莓酒有794吨,蓝莓饮品211吨,蓝莓果品15吨,销售收入预计2.25亿元,力争销售收入能够达到2.4亿元。
农业“兴”则仓癝足,产业“兴”则百姓富。一年来,丹寨县完成粮食播种15.9万亩,粮食总产量预计完成5.05万吨,增长9.66%;新增茶叶种植0.45万亩,茶园面积达12.64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1.48万亩,累计种植面积达13.54万亩;全县蓝莓面积达3.54万亩。
民生改善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让产业发展更有“厚度”,还要让民生改善更有“温度”。今年,丹寨县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打基础、利长远,让人们对幸福美好丹寨有了更多向往,让品质民生有了更多注脚。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近日,丹寨县新一期技能培训班开班了,作为众多培训班中的“美味担当”,烹饪班尤为火爆,吸引了40余名居民参加,由专业的烹饪师傅进行授课,将在30天时间学习到90个精美菜品。
“我们来培训都是免费的,政府对我们太好了,担心我们找不到工作,现在好了,我们学结业了还要发证,有保障了。”丹寨县金泉街道金泉社区居民罗家雪高兴地说。
截至今年11月,丹寨县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4期,涉及电工、焊工、手工艺制作等,培训人次累计1600余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93%。
冬季,是茶园管护的关键时期,一大早,雅灰乡夺鸟村村民们就到夺鸟茶场,为茶树盖草保温。今年5月,丹寨县投入资金236万元,对雅灰乡夺鸟村通往1500亩茶叶种植基地的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全长约4.8公里,宽度4.5米,解决了产业发展中运输难的问题。
“路通了,我们再也不怕下雨打滑了,再也不担心茶青运送的问题了,大家伙发展的信心更足了。”雅灰乡夺鸟村党支部书记潘成忠说,今年基地茶青产量突破了10万斤,加工成干茶后有7000斤,路通了,明年计划扩种两千亩新茶。
走进金泉街道老八寨村,道路两旁的乡村壁画格外醒目。在干净的农家小院里,村民丁忠柳指着自家院里的厕所说:“我家的厕所跟城里的一样,按钮一按就冲得很干净,不用自己打扫,也不用担心有异味。”
“通过改造厕所,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村庄越来越美,村民住得越来越舒适。”老八寨村党支部书记刘世林说。2022年,村里积极响应政策,在全村推进厕所工程,全村98%的村民家里的厕所改成水冲式厕所,彻底告别了“一个坑,两块砖”的旱厕,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一件件民生实事深入人心,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2022年,丹寨县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民心的民生“成绩单”,擦亮了丹寨人民的“幸福底色” 。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丹寨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各项政策机遇,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初步预计,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7.99亿元,同比增长5.5%。
冲,新型工业化越来越快——聚焦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产业,突出“政策找企业”这个关键,用好领导干部挂帮企业和“两员”工作制度,全力抓好惠企纾困、企业培育等政策措施落实。今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小企业信贷通贷款资金1300万元,做好用电、用地、用工、资金等要素保障,不断推动园区产能释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高于全州平均水平12.4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州第5位。2022年预计完成工业投资前3.24亿元,同比增长272.41%。
瞧,新型城镇化越来越高——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丹寨万达小镇五期、丹寨县综合交通枢纽、第三小学和第四幼儿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推进城镇“四改”项目建设力度,2022年以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个411户、棚户区改造1个236户、背街小巷改造10条、地下管网改造5公里,城镇品质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22年三季度监测城镇化率达51.4%,较七普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9.5个百分点。
看,农业现代化越来越强——2022年以来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9万亩,同比增长5.5%,粮食总产量完成5.1万吨,完成任务4.4万吨的114.9%,同比增长9.66%。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0000亩,稳步开展土地撂荒整治,全力保障“菜篮子”稳定供应。持续发展壮大茶叶、蓝莓、中药材三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反租倒包”发展模式,新增中药材种植1.46万亩,蓝莓种植面积达到3.54万亩,茶园种植面积增加到12.19万亩,投产面积达11万亩。《丹寨县农业产业管护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入选2022年贵州省“一县一试点”名单。
赞,旅游产业化越来越火——深耕用活非遗资源和生态资源,以“万达丹寨2021-2025计划”为抓手,全力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积极推进景区景点提质扩容、文旅品牌培育创建、文旅项目申报实施,成功举办丹寨万达小镇5周年庆、第二届茅台悠蜜节等系列活动,全面开启南海·丹寨跨省游文旅消费活动,推出全国首本县域旅游护照—“丹寨旅游护照”,完成石桥景区视频监控接入省级监管平台工作,提升景区智慧程度。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旅客总人数783.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65亿元;过夜游客接待人数28.84万人次,增速12.61%。
展望2023:全力以赴,再谱新篇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我们来到了逾越的关口。
这场历时三年的艰辛抗疫,正在发生重大转折。“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的丹寨生机勃发。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起步、质量齐升。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新的赛道已经铺展。丹寨县更加主动走进阳光,动力全开,乘势加紧干、加紧拼,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提上来。
——聚焦壮大实体经济,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四化”建设着力夯实产业根基,牢固树立工业“首位产业”理念,围绕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不断补链、延链、强链。围绕项目建设着力强化投资引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切实把力量和行动汇聚到项目建设上来。围绕激发活力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扎实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围绕招商引资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招商项目谋划编制,突出上下游产业重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建设。
——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把“保就业”作为“保民生”的基本途径,要办好民生实事,统筹抓好教育、医疗、住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民生工作。要着力加强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聚焦补齐短板弱项,全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必须毫不动摇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赋能增力。要加快教育高质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严格落实目标考核和奖惩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化东西部协作的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形成县域新兴科技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要大力推进人才汇聚。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超常规举措,满腔热情做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
——聚焦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持续深化环境治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全力推进问题整改。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和生活垃圾中转站提级改造建设。要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
——聚焦维护安全稳定,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要进一步压实党政领导责任、行业部门监督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对责任不落实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要严肃追责问责。要狠抓公共安全不放松,深入推进“平安丹寨”建设,扎实开展好党政机关“大走访”和“敲门行动”,从源头上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基础。
千舟竞发东风劲,正是扬帆远航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丹寨县将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处处奋勇争先”的使命感,踔厉奋发、锐意进取,抢抓机遇、苦干实干,为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云上丹寨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本版图片由丹寨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