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希才 王晓益 谢玉辉) 今年以来,雷山县以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为抓手,以创建关工委品牌为目标,“四力”驱动关工委工作品牌创建,涌现出一批关工委工作品牌。
强化组织保障,领导重视给力。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创建氛围。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过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
夯实基层基础,资源汇聚聚力。今年以来,县关工委召开10多次会议研究部署“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工作。举办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提升了思想认识,学习了业务知识。先后7次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对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召开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并对县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联系乡镇(街道)和教科局关工委的职责作了明确,基本做到指导经常化、创建标准化、工作具体化。
规范工作运行,督导服务发力。今年10月份以来,县关工委分两次对各乡镇(街道)“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工作进行调度,并分成三个督导组对验收情况进行抽查,对达不到“五好”标准的,取消“五好”资格。为检验和巩固“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成果,筹备召开全县“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工作观摩会,到大塘镇鸡鸠村、咱刀村进行观摩,会上听取各乡镇(街道)汇报“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及验收工作开展情况。
丰富载体内涵,工作彰显活力。把关工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对乡镇(街道)党建成效考核内容,2022年对未完成“五好”关工委创建工作任务的进行扣分处理。把关工委工作列入每月组织工作督导要点,把关工委工作抓在经常,抓在具体,提升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整体效应。按照“一镇一品”,力求创新,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全力推动“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打造各级有特色有亮点的关工委品牌,推动形成家长、学校、社会同步同心同力的综合育人格局。
今年以来,该县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各级关工委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130多万元,资助品学兼优、录取大学和困境未成年人561名。西江村每年从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中拿出5%用于公益事业,主要用于关心下一代教育和培训上,通过自费聘请苗歌苗语传承人,对中小学生进行苗歌、鼓藏语培训等,着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据悉,截至目前,雷山县共涌现出“助成长·关爱行”秋季助学行动、报德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羊排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家庭教育”、西江民族文化进课堂、雀鸟村家族传统教育等一批关工委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