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岑巩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具考验的一年,是岑巩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也是岑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岑巩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主战略、主定位,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抢抓新国发2号、“桥头堡”文件机遇,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抓“四新”促“四化”,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苦干实干、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发展,为谱写岑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个进一步”凝聚干事创业力量
今年以来,岑巩县不断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不断建优全县干部队伍,不断聚集五湖四海人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三个进一步”措施,凝聚起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力量。
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堡垒持续建强,401个党支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验收,创建各领域四星级、五星级党组织78个,打造“暖心人社”“经济卫士·审计先锋”“七彩妇幼”等机关党建品牌35个,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党支部1个、州级2个,国企、机关、学校、公立医院等各领域党建工作稳步推进,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发挥。党员培育力度持续加大,突出政治标准,严格“三级联审”,发展党员127名,按时保质完成州下达的指导性计划,坚持“分类分级、全员培训”原则,举办县级党员普训班12期、乡级5期,选派229名党员参加省州调训,覆盖10个领域8个群体党员,全县8238名党员培训均达32学时以上。基层自治持续深化,积极推行“群团共理、网格治理、合约管理”为载体的“三元共治”乡村治理模式,示范创建13个寨管委,带动组建寨管委546个,创建合约食堂16个,实现10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开展寨管委“碰头会”625次,寨管委主题党日活动356次。
干部队伍进一步壮大。干部培育持续开展,探索开展“育苗护青”专项行动,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入库”跟踪培养,完成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社区)“两委”人员、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履职培训,充分利用电子科大、佛山三水、省委党校等帮扶资源优势,采取“请进来教”与“走出去学”的方式,培育干部405人。干部监管全面深入,建立县管领导班子、县管干部和一般干部政治素质档案,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干部使用导向鲜明,统筹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严格执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5人,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提拔使用受轻处分干部8人,对1名试用期干部采取容错机制。今年招录选调生6人,公务员19人,事业单位人员101人,对在援筑(毕)的133名医务工作者和警务人员进行集中表扬,全县晋升八级职员200余人。
人才资源进一步聚集。下好引才“先手棋”,2013年通过面向全国公开选聘方式引进岑巩一中校长,2018年以来高考本科上线连续5年突破千人大关,2022年本科以上上线1432人(其中一本上线419人),上线率91.03%,“985”大学录取51人,创历史最好成绩;持续引进急需紧缺人才9人,柔性引进佛山市南海医院地区学科带头人何小乔教授,争取佛山市选派党政干部2人,专业技术人才14人,电子科技大学选派2人,完成重点倍增目标任务碳基材料产业引进10人。下好育才“保障棋”,抓实“三名工程”名人才传帮带,大力培育本土人才,评选命名各类“三名工程”名人才,建立名师工作室,师带徒规模不断扩大,选派2名党政干部、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佛山市三水区跟岗锻炼。下好留才“一盘棋”,在人才奖励政策兑现、人才健康体检、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持续加大统筹力度,发放安家补助50.8万元,兑现基层人才补贴47.8万余元,发放慰问金3.3万元,分配人才公寓16套,宣传报道各类优秀专家人才21人。今年全县增加各类人才800余人,智力资源不断聚集。
“两主导多特色”做实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岑巩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立足县域特点,确立了“两主导多特色”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水稻制种和油茶两大主导产业,把生态特色畜牧渔业等作为重要特色优势产业来抓。
水稻制种取得产量产值“双丰收”。大力推动制种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以注溪镇周坪村国家级杂稻制种核心区为中心、2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辐射带动思旸、龙田等村集群发展制种产业,落实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55万亩,同比增长10.2%,占全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8.7%。生产种子782万公斤,同比增长11.43%,产值2.06亿元,共覆盖除客楼镇外的11个乡镇(街道)67个村1.2万户农户。
油茶产业有序推进。完成油茶种植1.8万亩,实现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玉米、大豆、红薯等面积0.34万亩。提升林分质量,完成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2万亩。今年产出油茶籽767吨,油茶籽产值138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00个,带动11个村级合作社参与林业项目建设,实现综合产值5500万元以上。
林下产业稳步发展。目前完成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2.69万亩(其中黄精1.59万亩),林下养鸡累计出栏66.03万羽,林下养蜂10928箱,林下食用菌1210亩,全县林下经济产值完成5.78亿元。
生猪产业巩固提升。以光明集团20万头生猪项目为重点,项目已投资1.3亿元,天马向家坡畜牧场一期1200头母猪一体场已建成。目前,存栏生猪共6097头,2022年累计出栏25236头。截至11月底,全县生猪存栏9.35万头,出栏16.287万头。
湖羊产业快速发展。以申安公司40万只湖羊项目为产业“车头”,现存栏2.518万只湖羊,累计出栏湖羊1.0668万只,羊肉产量达296.4吨,实现综合产值1951.5万元。项目已完成投资4.29亿元。
生态渔业加速推进。引进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建设国家级、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贵州生态渔业发展的“产、学、研、育”基地。建成虹鳟养殖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项目,打造岑巩虹鳟高端养殖全产业链条。
中药材产业效益突出。全县以黄精为主,太子参、百合、铁皮石斛为辅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3万亩,同比增加5.27%,累计产量1.77万吨,同比增加9.55%,累计产值2.51亿元,同比增加10.59%。种植经营主体共760余户,其中合作社18家,微企公司8家,政府管理公司基地5个,种植大户26个(100亩以上),100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共50个,具备中药材加工能力的企业(合作社)4家。
2022年,全县预计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5.78亿元,同比增长10.91%,预计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624万元,同比增长1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3元,同比增速19.1%;农产品加工使用本地农产品原料成本17.2亿元,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2.3%。
“五大板块”夯实新型工业化
今年以来,岑巩县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打造“桥头堡”政策机遇,制发《岑巩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半年攻坚战”实施方案》,按照“双清单”工作要求,推动5大板块共30个小项工作目标任务,推动重点行业延伸和工业产业优化布局。
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产业。推动建设黔东(岑巩)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5亿元,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848亩。一期项目建设800亩,主要建设8万㎡的小微孵化园、预制菜、湘菜、白酒及地方特色食品集中加工区、占地100亩的冷链物流中心和配套生产区。项目累计完成总投资约18000万元,建设完成标准厂房16栋42160㎡,研发楼2栋6686㎡,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力争5年内引进投产企业60户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达25亿元以上,年税收800万元以上,实现就业3000人以上。 目前,已签约企业10家。
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推动建设4个亿元项目,总投资27.6亿元,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44亿元,不断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优势轻工产业,以现有5家规上打火机整装企业(汉豪、湘云、杰博、杰达、兴宇涵)为核心推动打火机及配套产业高速发展,加强配套企业招引,巩固外贸出口创汇基础,1-11月外贸出口额4021.5万美元,同比增长48.6%,出口创汇排全州第一。
电子信息产业,利用经开区标准厂房,引进电子信息产业优强企业2家(深圳鑫振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江珂新能源有限公司),培育江科电子、鑫振达2户电子信息企业达到规模。
现代化工产业,发挥柏森香料公司引领优势,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香精香料精细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佳德赛、丽基新材料等化工企业,促进多规格、系列化产品规模化、绿色化化工产品开发利用。
数据显示,岑巩县1至11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29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7亿元,完成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工业投资8.46亿元,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户。
该县到湖北仙桃、江西宜春、广东佛山、东莞、深圳、四川自贡、成都、湖南宁乡、长沙、益阳、邵阳、韶山等地开展招商,共开展省外或网络招商活动26次,其中县领导招商24次,考察企业68家,签约工业项目18个工业项目,约定投资额14.9亿元,到位资金8.58亿元。
成功招引长宇新材料年产1万吨特种石墨项目、齐力炭碳特种石墨、碳/碳复合新型材料项目、岑巩县年产6万吨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期)、年产10万套石墨坩埚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服务项目建设。定期对在建设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进行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简化项目审批流程,项目备案实现全程网办,一般项目备案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
积极推动兑现企业政策。兑现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补助资金599.63万元,涉及企业4家,其中,贵州杰博电气科技有限公司217.84万元、贵州柏森香料有限公司363.79万元、贵州展基科技有限公司15万元、贵州新雨林服饰有限公司3万元。
加强“政金企”对接。大力推动“中小信贷通”政策落实,组织22户企业申报融资2.65亿元,其中14户企业成功融资7871.7万元。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帮扶和惠企纾困走访,建立问题台账清单,进行“销号”管理。按照遍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求,收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问题33个,已解决31个,问题解决率93.9%。
“五个坚持”抓实新型城镇化
今年以来,岑巩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决策部署,以县城为主要载体,优化城镇布局、做强城镇经济、提升城镇品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成立岑巩县推动“四个轮子”一起转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4个指挥部,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新型城镇化指挥部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任常务副指挥长,设置执行指挥长具体抓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项目建设、城市管理、城北新区、氵舞 水城区、思旸片区、大有片区6个工作专班,抽调62名干部专职抓新型城镇化工作。
坚持规划先行。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编制,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推进“多规合一”,优化氵舞 水城区、城北新区、经济开发区、思旸镇、大有镇一体化发展布局,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抢抓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城市更新行动等政策机遇,以重大项目实施为抓手,大力推进城市“四改”、市政设施、城市停车、教育、医疗、养老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品质。目前共谋划储备新型城镇化项目253个,总投资292亿元。今年实施重点项目 33个,总投资 17.70亿元,目前在建项目18个,1至11月累计完成投资9.2437亿元。
坚持产城融合。按照“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思路,把黔东(岑巩)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园布局在两城区之间,把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建在工业园区周围,合理布局生产与生活空间,推进产城融合。依托温泉等优势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温泉康养小镇,谋划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城景一体”促进产城融合。实施划行规市,积极培育特色街区、夜间经济,做大做强城镇经济。
坚持共建共享。出台《岑巩县氵舞 水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推进城区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启动城乡环卫绿化作业一体化、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清理整治“两违建筑”,启动“爱家乡·我行动”及“整脏治乱”清洁风暴系列活动,充分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全面提升城镇治理水平,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空间。
“两大提升、四大行动”落实旅游产业化
今年以来,岑巩县以“两大提升、四大行动”为主要目标,坚定不移把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1至11月,游客人均花费954.69元;过夜游客31.31万人次,增幅为54.11%;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速7.3%。
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紧扣市场主体培育,在壮大实体经济上展现新作为,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市场主体培育行动,深入开展旅游产业上规入统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并制定《岑巩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推动涉旅企业做优做强。
一年来,引入优强涉旅市场主体2家,建设以亲子研学等为主题的民宿15栋,新增娱乐业、农业、加工业等规上涉旅企业4家,培育汉服等文创企业1家;思州大酒店获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称号。
大力推动旅游业态升级。在丰富产品供给上实现新提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岑巩县景区提质扩容实施方案》,力争实现龙鳌河、马家寨、中木召、玉门洞、稻文化体验园、红豆杉等6个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质。推出龙江河、龙鳌河沿线风光自然带和人文景区为主的2条精品线路,获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力争将龙鳌河·马家寨旅游景区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市场整顿及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方式,大力提升全县旅游品牌影响力。今年以来,开展旅游综合检查76次,出动检查人员350人次,检查涉旅企业238家(次),下达整改意见18条完成整改;开展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培训4次,组织24人参加黔东南州为期6天的“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
着力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制定《岑巩县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方案》,按年按季度细化盘活工作计划。对该项目已建成实物部分,完成工程量审计核算,金额为1.1392亿元,与县润达公司达成合作共识,完成惊险大峡谷板块规划设计,明确缘聚大树林、多彩小花滩2个板块具体用途。截至目前,惊险大峡谷1#楼投资120万元,完成墙面封砖及房屋内外装修,当前在对房屋楼顶进行防漏处理。
大力开展宣传营销。为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举办旅游宣传活动和促销活动。今年以来,举办“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暨“美拍多彩贵州·悦享非遗年俗”活动、岑巩县2022年春赏花“华裳思州·芳香岑巩”活动、2022年“荷”你相约·探秘马家寨·畅游龙鳌河文化旅游活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宣传展示等活动10余场次。
结合文旅消费劵发放活动、黔东南州旅游年卡活动等契机,创新性推出“岑巩旅游年卡”“游玉门洞景区赠思州柚”“游玉门洞景区赠黔东玉贡大米”等促旅游消费活动。
下一步,该县聚焦两大提升工程,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认真对照省州县关于旅游产业化各项决策部署,深入查找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明确重点任务,尽快补齐短板,全县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入黔游客、旅游人均花费均增长10%以上。
着力实施四大行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大力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将玉门洞、红豆杉等景区打造成岑巩旅游引爆点,以民宿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民宿、客栈、农家乐等市场主体。持续开展“黔锋行动”专项工作,不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大培训和作风建设。加快推进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智慧景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荐和节庆营销,进一步包装和发展该县旅游产业,吸引涉旅优强企业来岑投资。
(本版稿件由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