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十年来,集团公司始终坚持把加强和完善党对企业的领导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推进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将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构建治理体系、产业融合、转型发展、重大风险防范各个环节,引领集团保持战略定力、克服诸多挑战,深入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在21个项目建设工地与参建各方成立联合党支部,在59个项目建设工地定期开展“工地夜校”学习,持续深化“水投先锋”党建品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查找党风廉政建设风险点,定期开展各类提醒谈话,努力构建大监督格局,持续巩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积极构建“责任+清单+体检+考核”管理新思路,建立“三重一大”事项闭环管理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集团公司快速健康成长。
二、企业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效。2018年公司重组为州水投集团,从单一的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逐步向供水、水环境治理、水利建设、设计咨询、能源、物资贸易、渔业等产业板块延伸。截至目前,拥有贵州源浩物资有限公司、贵州源鑫置业有限公司、黔东南州生态渔业有限公司、黔东南州景盛商业管理有限公司4家全资企业,黔东南州水投剑河水务公司、黔东南州水投台江水务公司、黔东南州水投榕江水务公司、黔东南州水投天柱水务公司、贵州云上生态科技公司、黔东南州驾考服务中心公司、黔东南州水投三穗润穗水务公司7家控股企业。
公司坚持“人才强企”战略,本部职工中含水工、电气、土建、财务、经济类高层次人才33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29人,专家型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地市级水利平台前列。近年来,公司职工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各类表彰,彰显了州水投集团“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三、经营能力获得显著提升。2018年至2022年底,集团经营收入18.07亿元,同比(2013年至2017年)增长2735.55%;净利润5767万元,同比增长8.91%;上缴税收2.02亿元,同比增长749.78%;资产总额150亿元,同比增长76.47%;资产负债率36%,严格控制在50%以内,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改革维稳实现有力有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本完成。一是逐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出台了一系列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权责利对等,实现规范化管理。二是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外大于内,规范了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按照授权行权履职,显著提升经营水平。三是全面履行社会化公开招聘,执行在岗员工选聘上岗、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在顺利推进改革的同时,公司定期排查行业涉及的各类重大风险,严格执行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及时处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案件,确保了企业平稳有序。
五、投资运营效益逐步发挥。十年来,公司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共计167.39亿元(上级资金70.72亿元,专项债券23.72亿元,融资72.95亿元),全力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2012年至2022年底,公司实施项目共88个,总投资187.9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4.84亿元。一是骨干水源项目共实施55个,总投资147.4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20.23亿元,完成蓄水和枢纽工程竣工验收项目64座,为全州新添库容3.41亿立方米,一大批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建成发挥效益,为破解黔东南州工程性缺水难题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水务项目共实施项目32个,总投资38.6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41亿元,建成并运行供水及污水处理厂71个,新增供水能力每天达10.8万m3,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每天达4.13万m3,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困难,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三是生态渔业项目。2022年正式启动实施生态渔业项目,已建成养蟹示范点2个,总投资1.78亿元,预计年底完成投资2000万元,实现销售300万元。
展望未来,黔东南水投集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黔东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牢牢抓住“桥头堡”战略机遇期,聚焦主业找准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全州水务一体化进程,狠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水产业链,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全面推动集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