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军 陈孝新
回望2022年,在这片我们深爱的土地上,我们辛勤耕耘,奋勇拼搏,硕果累累。
过去的一年,黄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抢抓“三大文件”利好政策的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逆势奋进,勇毅前行,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县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这一年 “四化”产业蓬勃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12亿元,增速4.72%;13家联网直报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37亿元,增速4.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亿元。培育科信农业、泓鑫木业、海联环保等企业上规入统,规上企业达到14户。木材产业产值1.25亿元;白酒及相关产业投资达2亿元,黄窖酒业、九茅酒业实现试产。初步完成“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27%。
全面抓好“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贵黄高速顺利通车,旧州至纸房、野洞河镇岔河至板寨(漂流出口)公路沥青铺设全面完成,虎谷公路改扩建工程完成进度82.8%;
如今黄平县农村公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柏油路,不仅宽了、平坦了,而且路路相通串连成网,变成了群众幸福路、致富路。“前几年基地没有通公路,采收的脐橙全靠肩挑马驮到村里的砂石路上,一番倒运后才能装车运出去。近一半的收入花在驮运上,人累点不说,丰产却没有丰收。”说起交通带来的变化,黄平县纸房乡金河村脐橙种植大户何克伦深有感触,“这几年路修好了,有商贩到村里收购,还有游客开车到村里来采摘,加上县里的电商助销,脐橙变成了‘致富果’。”
新建县级第三幼儿园投入使用;完成棚户区综合整治改造200户、老旧小区改造295户、背街小巷改造4条;完成供水、污水等管网改造54.65公里,铺设燃气管网1.5公里,建成5G基站48个。大力发展“一主两辅”产业,全县现有10头以上养牛场145个,规模化养殖率33.26%,太子参、黄精种植面积8.72万亩,产值7.39亿元;水产养殖面积9960亩,产量3547吨,渔业经济产值1.17亿元;引进雅拉德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推动肉牛全产业链中育母、育犊、育肥和屠宰四个重点环节,科学谋划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努力做大做强“牛经济”;引进康中济世有限公司落户并正式投产,年加工中药饮片可达3000吨,填补了黄平县中药饮片生产空白。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4%,中药材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初加工达到55%以上;“黄平县黑毛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完成5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三社联建”。
近年来,黄平县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将浪洞坝区的食用菌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围绕食用菌产业的政策导向推动补链、强链,不断强化利益联结,推动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
“以前这片大坝就种传统水稻,村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大坝变成大菌园,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变化实在太大了!”对于浪洞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该村土生土长的朱江丽最熟悉不过了。
紧扣旧州历史文化古镇、低空飞行小镇、㵲阳湖康养度假旅游小镇建设,推出“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等新型旅游业态,紧抓野洞河景区建设,2022年营业收入350余万元。建成十万营低空飞行户外营地交通道路,新增低空飞行主题体旅融合产业业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礼仪、非遗传承、景区护航员等培训100余人次。黄平县顺利通过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评估。成功创建1个州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标准级乡村旅游村。“四化”产业齐头并进,经济动能蓄势待发!
这一年 改革成效显著,发展红利不断释放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突破,不断深化“一门办、一窗办、一网办、异地办”改革,创建“黄平县事·平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加快推行“2+2”一窗通办改革模式,发改、林业、医保等9个部门的18项事项通过自建业务系统授权办理,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1464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一窗通办”,全程网办率72.93%,在州内率先实现“二手房+水电气”联动过户、残疾证办理+补贴申领等高频业务“一件事一次办”。主动承接中央、省委及州委改革任务,科学研究制定黄平县2022年改革工作要点任务39项,涵盖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等8大领域。强力推动“一县一试点”改革事项,农村“三变”改革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积极探索“扶贫资产利益联结机制改革试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机制改革试点”等改革示范。
率先在全州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并成功入选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规范建设典型案例。
今年以来,为加快健全完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能力,黄平县以黔东南州“十四五”医疗保障服务示范工程创建为抓手,从基层参保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参保群众的切实需求为导向,将部分医保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乡镇、村级办理,推动参保群众办事“就近办”“一次办”,把“15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成为服务基层参保群众的前沿阵地,切实打通医保经办“最后一公里”。
“以前办理业务,必须要到乡镇一级申请,申请报备了以后,要到县级医保经办机构才能办理,但是现在成立村级服务站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办理了。”黄平县旧州镇草芦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益开心说道。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医共体“1+2+2+N”新模式,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的服务新格局。改革红利竞相释放,改革成果全民共享!
这一年 招商成果丰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实施意见等重大政策机遇,谋划项目76个,总投资227.57亿元;年度新增入库项目35个,新增投资16.82亿元;2022年专项债项目3个已全部开工,2022年度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共8个,已开工5个,开工率62.5%。
聚焦产业招商重点,围绕招大引强目标,加大强链、延链、补链招商力度。基本完成白酒、肉牛、农产品加工等3个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图的绘制工作。引进广州市亿豪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州知更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东莞市一鼎物流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等10家优强企业,引进年产酱香型白酒1.48万吨的黄窖酒业、年产1.36万吨酱香白酒九茅酒业、年产酱香型白酒3000吨贵骄台酒业、日处理2000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重点产业项目33个,实现投产项目12个;重点产业到位资金20.23亿元。政府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初步显现!
“年初,我们及早谋划抓部署,紧盯年度目标任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黄平县投资促进局负责人刘荣飞介绍。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黄平县坚持每月外出招商两次以上,“四化”产业招商组和经济主管部门、乡镇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外出1次开展招商活动。今年以来,黄平县党政主要领导以身示范,共迎来了108批次客商到黄平县考察,党政主要领导会见省外客商32批次,全面构建了全员招商“大格局”。
这一年 聚焦精准施策,乡村振兴事业稳步推进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推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实现增速15%以上,发展壮大脱贫地区产业,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分层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对症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因素1550户6180人。投入3524.35万元用于黄平县2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和6个县级示范试点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开展乡村庭院美化行动。新建农村卫生厕所1051个,加快补齐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
看着家门前清清的河水,整洁的村寨巷道,绿树包裹的村庄、鲜花盛开的庭院,新州镇学坝村村民杨正荣感慨万千:“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环境卫生搞好了,房前绿水环绕,屋后绿树茵茵,从来都没这么美过!”
学坝村人居环境的改变,不仅使乡村美了,诗意浓了,也让我们向往的远方更近了。这恬静安然、田园牧歌式的场景,正是生态经济的缩影。
建成苗侗山珍·蔬菜种植基地1个。充分发挥中直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州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作用,投入资金9355万元,组织实施产业、劳务、示范村、教育、干部培训等44个协作项目。用好农总行的帮扶政策,创新设立了“创业基金、教育基金、防返贫基金”帮扶机制,入选国家典型案例,“创新‘5G+智慧场景’帮助黄平县构建数字化增收微生态”获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投入417万元防返贫基金对因病、因灾、因学支出压力较大的335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开展救助;用产业发展基金增信撬动低门槛、低成本信贷资金4190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人425户(个)。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累计捐赠资金(含物资)810万余元。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劲头正足!
这一年 民生事业实现全面发展
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570人,完成离校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627人,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35人,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项目专项补助资金3955万元,40个项目21所学校受益。平溪、浪洞、翁坪三所中学撤并到县城集中办学,让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成功组建新州镇中心小学,切实解决小学学位不足问题;县第四幼儿园、第三中学综合楼正在加快建设。黄平县民族中学、旧州中学获2022年全州教学质量一等奖。黄平县民族中学创建省级一类示范高中、旧州中学创建省级特色高中已通过州级初步验收。县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已完成省预评估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投资5.375亿元用于建设县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县人民医院旧州分院和谷陇分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旧州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项目。中医能力提升、县妇幼保健院能力提升、县疾控中心能力提升等项目投入使用,医疗健康水平全面提升。黄平县连续被评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省级示范县,被纳入全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省级试点县,旧州镇中心卫生院成功申报乡镇二级医院;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村医待遇在原基础上月提高200元,达到2617元,在全州村医收入中名列前茅。农村、城市低保月均分别提标61元、25元。救助困难群众家庭87户32.97万元,发放困难群众一次性生活补贴6898户166.5万元,发放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85人92.83万元,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317.36万元。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展望2023年
我们扬帆再起航 谱写黄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黄平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之年,也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高质量激活工业倍增新引擎
立足白酒、肉牛等产业发展优势,制定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深挖“高粱酿酒——酒糟喂牛——牛粪生产有机肥——有机肥种植中药材、蔬菜、高粱、饲草——高粱、饲草养牛”的闭环发展模式,全力推动黄窖、九茅、贵骄台等酱香型白酒企业实现满产达产。同时优选一批优质白酒生产相关产业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全面提升黄平县白酒产业链规模和实力,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和配置。力争新引进白酒企业3家,培育白酒规上企业入库3户以上。
推动肉制品加工“借势而进”。依托生猪和肉牛养殖等产业基础,将傲农生物饲料培育成亿元龙头企业;在现有牛肉干生产的基础上,引进培育一批肉制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打造以“牛之大”品牌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入库2户以上。大力发展符合省内外市场需要的鲜冷、熟食肉加工和精深加工,不断开拓市场,强化产销对接,建立养殖基地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大中城市的肉制品加工产销联建新机制,实行标准化生产,订单式销售,推动肉制品产业链迈向更高水平。推动新兴产业“造势而起”。以槐花工业园区为产业承载平台,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倾力打造黄平县工业经济增长高地。围绕酱香酒、水泥、猪、牛、菌、药6个亿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发展民族医药、优质轻工、特色生态食品等新兴产业,推动泓鑫木业、升发木业、东泰禾等企业提质扩能,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园区产业“优胜劣汰”。科学规划槐花工业园区、谷陇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完成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现代化工产业园区规划,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全力夯实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基础配套设施,推动园区用地达到“七通一平”标准。全面壮大尖峰水泥发展能级,清理园区僵尸企业和低效、低产、低质企业,淘汰一批产能落后企业,盘活一批闲置企业,增效一批低质企业。深化工业园区综合改革,完善工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实施园区倍增计划,推动园区产值、投资、企业户数等主要指标倍增发展。全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亿元。让倍增突破成为工业发展的时代强音!
高质量描画现代农业新画卷
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三大体系”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系统、科学、渐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粮食稳产保供攻坚。采取“零容忍”态度和“长牙齿”措施,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确保耕地“非农化”、粮田“非粮化”。深化农业提质增效攻坚。抓好“一主两辅”产业这个“第一增长点”,高质量完成肉牛、太子参、生态渔业建设任务,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品牌化、数字化现代养殖、种植业,提升产业发展效益。推进“一镇一品”主导产业,支持新州谷陇肉牛、上塘蜜蜂、浪洞淡水鱼、翁坪黑毛猪养殖基地建设,支持旧州重安蔬菜、平溪瓜果、野洞河烤烟、一碗水中药材、纸房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建设。
高质量推动旅游提质新突破
坚持实施旅游“四大行动”,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坚持“外引”和“内培”并重,创新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转变办会方式,紧扣旅游“六要素”,大力扶持发展本土餐饮企业、旅游酒店等涉旅市场主体,推进国有旅游景区和涉旅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进涉旅优强企业,为旅游提质增效提供支撑。大力实施业态升级行动,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推进重点旅游景区和业态转型升级,增加高品质酒店和民宿供给,挖掘旅游购物、娱乐消费潜力,深入开展“旅游+”“+旅游”,推动多业态联动发展,创新组织经营方式,促进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有序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特色、提升品质,避免重复建设,实现游客满意和旅游盈利的双赢。大力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提高游客对黄平县旅游的满意度。持续深化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游之舒心、购之称心、娱之开心“六心”行动,坚决维护旅游市场良好秩序,大力培育高素质旅游人才,促进旅游交通便利通达,强化景区及周边环境整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意识,塑造和维护旅游良好形象。大力实施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全面提高旅游产业投入产出效益。按照市场化方向,坚持分类施策,深入落实包保责任制,既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又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引进专业化市场主体进行经营管理,引入战略投资进行重组,推动旧州古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接待中心建设停工项目等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工作,加快提升旧州古镇景区建设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让提质增效成为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
高质量聚焦投资有效新目标
坚持项目为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全面抓牢“项目攻坚年”各项工作,不断夯实有效投资的强劲支撑。谋划项目抓前期。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四化”基金等投资导向政策,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一批优质项目,做好“一库多用”。力争全年申报政策资金3亿元以上,确保资金争取最大化、质量效益最优化。加大向上争资争项,聚焦项目开工精准施策,做好精细化服务,尽快推动各类重大项目落地开工,提高项目建设转化率,切实将“规划图”变为“实物量”。在建项目抓进度。继续落实“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攻坚资金、征拆、土地、规划等项目建设重点难点工作,确保石厂电站、㵲阳湖康养度假等停建、缓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严格落实项目“四督四保”管理,完善续建、新建、储备三类重大项目清单,切实将项目入库、项目开工、固投完成等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启动乡镇大水网建设,实现同网同质同价。积极争取资金,推进二桥至水泥厂主干道建设,力争年底通车。
高质量增进民生事业新福祉
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美好生活需求,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力促就业更充分。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好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加强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瞄准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和入园企业用工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力促教育更均衡。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深入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七大提升工程”,不断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县四幼建成投入使用,力争化解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力促医疗更完善。大力推进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八个专项行动”,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大力发展中医药苗医药产业,推进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大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提升中医医院服务和诊疗能力。县人民医院旧州分院和谷陇分院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力促文体更繁荣。积极争取2023年“翱翔贵州”省级IP赛事和全国滑翔伞定点联赛等赛事活动,打造黄平县低空飞行赛事品牌IP,力争将户外多项赛举办为传统赛事。传承红色文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扩大“四月八”“九二七”苗族芦笙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力。力促社保更普惠。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持续推进重点群体精准扩面。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有序推进农村困难老人集中供养,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让践行宗旨成为民生发展的第一使命!
立足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黄平县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州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全力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政府。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任重道远,实干为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黄平县新篇章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