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1月04日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举措

○ 台江县教育和科技局 赵春芳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中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及生活实践的联系,它的提出对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更是一次考验,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朝见成效,需要时间的磨合,更需要结合实际找到适合的实施举措。笔者以著有“天下苗族第一县”的台江县来作为研究范围,以其为少数民族苗族的文化背景,通过积累一线教学经验和采取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从教师、学生等方面来了解当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在现状中提炼当地文化背景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因素,找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实际客观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第一,挖掘本土文化,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内容。台江县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当地民风浓郁,民间节日较多,保留有九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蕴藏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古村落群、历史印记等闲暇观光去处。当地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当地资源融入语文课堂,如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身边的文化遗产》,教师可以提前跟学生介绍身边的非遗文化,教学生如何去开展实地调查和写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并大概地介绍模拟答辩的过程。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整理所收集的材料,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讲出自己熟悉的文化遗产,既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增强学习的信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更提高了课堂实效。

第二,立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技能。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出生首先接触的是本地方言,在后来成长道路中通过父母、老师、同学、电视等才逐渐学说普通话,所说的普通话掺杂本地口音的成分较浓,而且发展到了初中后,基本上已经定型。要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质量,就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让学生喜欢开口、愿意开口。这就要提高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告诉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可以制定班级提高普通话水平方案,建立学生普通话水平个人档案,便于教师摸清学生个体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普通话的点滴进步,增强自信心,能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上流畅表述,自信满满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提供展现平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表现能力。受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学生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上表现有点拘谨,不善于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就算被教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还是会有脸红、声音小、说不出话等现象。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的课堂障碍,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我的平台,如开展课前3分钟活动,利用每堂语文课的前3分钟,让学生按照学号的顺序,每堂课有1名学生上台进行3分钟演讲,还可以组织班级每月开展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当地学校开展有苗族刺绣、苗舞、苗歌等各色各类的学生社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加入至少1个社团,激发兴趣爱好,找到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个人学习信心,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上积极展现自我。

除了以上举措外,还可以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学生作品点评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多渠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教学技能,为少数民族地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改进依据,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不同地域的育人功能。

--> 2023-01-04 1 1 黔东南日报 c206819.html 1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举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