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个重大原则。这五个重大原则,既是对以往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工会政治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方向正则思路清、目标明,再远的路也会抵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要永远保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这一优良传统,坚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和行动自觉,对照党的二十大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成效,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贯彻落实,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各级工会组织必须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站在新时代、迈上新征程,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领会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重大意义,切实履行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责任。当前,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加大学习培训、宣传宣讲力度,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为完成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不懈奋斗。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工会道路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工会9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工会工作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中国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劳动法律体系、坚持推动形成国际工运新秩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等八个方面。深刻反映了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特点,符合我国国情和历史发展趋势。各级工会组织既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搞好“公转”,又要聚焦服务职工群众搞好“自转”,把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职工群众、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承担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要始终坚持这条道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努力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工会基本职责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服务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工会是党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工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切实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积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动民主制度全域覆盖、民主主体全员参与、民主权利全程落实、民主管理全面辐射、民主渠道全链畅通,依法保障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工会来说,就是要树牢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树牢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到一切为了职工。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职工,听取职工群众呼声,了解职工群众需求,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良的作风凝聚职工群众,以扎实的工作服务职工群众,以出色的成绩取信于职工群众,在促进广大职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中更好发挥工会作用,不断实现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遵循工会改革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才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实现社会生产力大发展。
工会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有利于工会进一步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积极参与支持推进改革,夯实改革的群众基础。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工会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的细胞,是工会开展工作与活动的基础,是联系广大会员最直接、最紧密的环节。要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把力量和资源向基层倾斜投放,建立健全纵横交织、条块结合的工会组织体系,把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使基层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要加强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工会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当好职工群众的“娘家人”、贴心人。
五、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维护工会团结稳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不断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必须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积极投身到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去,在自我革命中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社会革命实践中迎难而上、善作善成,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在世界变局中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关键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对工会来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就是要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通过拓宽职工民主管理平台、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在多方面发挥作用。要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找准工会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职责和定位,以实际行动把“五个坚决”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做到“五个不发生”。不断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加强工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抓好劳动关系风险排查化解,加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维护职工队伍和谐稳定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
(作者系黔东南州总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