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朱光放) 近年来,岑巩县水尾镇把推进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柱性工程,探索“一中心”“三机构”“五制度”社会诉源治理模式,不断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纵深推进平安水尾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中心”强统筹。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治理体系为平台,推进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实效化建设,通过强化工作统筹、工作指导,让基层综合治理更科学、更规范、更高效。同时,进一步完善镇村两级矛盾纠纷调解制度,把调解工作做到统一标准、统一程序,确保纠纷化解取得实效。
“三机构”聚合力。打造“村+公安+法庭”三个诉源调解平台,充分发挥村级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先由村级对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做到“排早、防小、调了”。对村级不能调处的移送派出所继续进行调解。对于涉及民事诉讼的矛盾纠纷,则由法庭进行诉前调解,尽量降低全镇的诉讼率。同时,镇级诉源调解中心将按照“接收、推送、调解”工作步骤,组织村、公安、法庭进行集中调解,对“顽症痼疾”进行彻底清除。今年来,全镇完成矛盾纠纷推送94起,成功调解88起。
“五制度”强共治。根据水尾镇矛盾多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与周边接壤广的特点,创新建立了疑难纠纷会商机制、“五老”调解机制、矛盾多元化解机制、部门站所联动机制、邻边乡镇联防联调协调机制。通过多种调解机制,充分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做到责任明确与统筹协调相统一,凝聚好社会各方力量,构建齐抓共治格局,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化到基层。
今年来,该镇通过“一降三稳”措施,有效化解了400多户2000多人土地租金多年未付矛盾;并通过多元化解机制解决了白水村56户多年抗缴电费问题。同时,通过启动打造11个村级综合治理示范村寨,积极调动群众共治热情,切实提升基层综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