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光莉 姜荣富 文杨艳) 近年来,雷山县围绕打造“茶麻菇稻”品牌效益,大力实施“六个一”提升行动,各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天麻、香菇、辣椒、黑毛猪等特色生态产业,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
近日,笔者走进雷山县永乐镇党开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看到大棚里香菇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装筐、外运,供应春节市场。
前些年,党开村一直以杨梅、李子等果树种植为主,随着树龄渐老、产量变低,效益持续减少。“单一产业发展模式不行,光靠农户单打独斗更不行。”村党支部书记杨永祥下定决心要调整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村党支部决定由村里的永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建设大棚种植香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带动村民增收。
“大棚建在哪里?”“不懂技术怎么办?”“销路在哪里?”面对村民“三连问”,该村党支部围绕“盘活土地资源、做优做精产业”工作思路,通过合作社流转承包村民闲散土地保障大棚建设用地,向县乡两级农业部门寻求技术指导解决技术保障难题,同时与雷山县苗侗山珍供应链公司签订购销合作协议畅通销售渠道。
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动员村民流转土地给村合作社建设香菇种植基地,合作社采取统一棚室、统一品种、统一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五统一”规范化种植管理。如今,党开村香菇种植基地建成大棚5个,投放菌棒3万棒,年产量达1.8万公斤,实现增收15万余元。看着香菇产业逐渐“香”起来,村民杨胜章高兴地说:“村党支部带领大家建大棚、种香菇、搞经营,没想到,小香菇也能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党开村种植小香菇撑起“致富伞”,只是雷山县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共建立村党支部领办或主导村级合作社154个,村级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累计带动超过3万户10.96万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