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张显斌 向柏蓉) 近年来,三穗县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水质监测标准化、收费机制民主化、水源管护网格化的举措,推动农村供水安全稳定效能大提升。
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县推进”和“建大、并中、提小”的建设思路,采取改造配套、升级扩网、建塔修池等措施,对原有中型供水管网进行联网、并网,对偏远、人口分散地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推动城镇供水管网向镇村延伸,实现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一体化发展。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新建高位水池3座,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64个,供水管网242.33千米,覆盖农村人口94.92%。
水质监测标准化。成立县级水质检测中心,配备30余项指标检测能力,严格按照《贵州省农村供水管理办法》水质监测标准及相关操作规定,定期对农村供水点进行水质监测。对部分难以兼并或淘汰的小型供水工程配齐先进的消毒净水设备,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2022年以来,累计安装消毒设备352个,水源覆盖率达99%,开展农村饮水点水质检测83次,水质合格率达100%。
收费机制民主化。制定《三穗县农村供水水费收缴实施方案》,推行“成本水价+运行水价”制度和民主协调原则,组织村干、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等召开农村水费收缴协商会、院坝会,共商共定水价。建立“寨管委”代办、公司化运营等农村水费收缴机制,树立群众“谁受益、谁承担,谁使用、谁付费”的用水意识。2022年以来,推行城乡供水统一协商管理经营模式,逐步实现农村供水同网、同质、同价。
水源管护网格化。创新推行“县级运维中心+片区管水员+点位管水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县域水源地划分为156个网格,明确专职网格员定期开展水源地巡查保护、供水运行情况排查、供水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等工作,实现水源管护无漏洞、无盲区。联合专业水利运营公司,依托信息化管理技术,开通24小时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实现农村供水网格业务受理、工程抢修等“一站式服务”。2022年以来,共开发乡村公益性管水员156余名,开展水源地、供水运行情况巡查1860余次,设置水源保护栏、安装禁令标牌261处,水源地保护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