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1月12日

雷山林下种植天麻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讯(通讯员 张希才) 近年来,雷山县委、县政府对林下经济产业高度重视,把发展天麻作为雷山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培育中药材产业成为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渠道。为确保增加麻农持续增收,助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财政帮扶、东西部协作等资金推进项目产业化,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天麻产业建设,坚持“原生境、低密度、高品质、全链条”的发展路径,构建了从品种到产品的全产业链,推广仿野生种植模式,制定产地趁鲜加工政策和“贵州天麻”道地药材质量标准,开展了药食同源相关工作。大力发展林下乌杆天麻产业,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着力抓好发展中药材产业,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以天麻种植为重点的林药产业。2020年以来,雷山县累计投资5000万元发展林下天麻产业,建成林下天麻基地2.36万亩,产值1亿多元,涉及项目区内脱贫户户均增收3400元以上。

据介绍,农民尝到了种植天麻甜头,林下天麻种植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经济收入也逐年增收。2021年,该县林下天麻种植面积2.88万亩,覆盖全县八个乡镇、54个村,当年产量达1580多吨,产值1.2亿元;2022年,林下天麻种植面积达2.92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800吨,综合产值1.78亿元。注册天麻企业、合作社15家全县天麻大户180多户,从业人员500余人,带动农村就业1500余人,天麻产业已成雷山林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雷山县秉承执着发展林下经济精神,在创新中寻找新产业,在创新中谋求新发展,新兴产业应运而生,通过发展林下天麻产业,既对乔木林地起到抚育作用,又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托起了山区农民的致富梦。

据了解,雷山乌杆天麻,主产区在海拔1200米至1700米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雷公山地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气候特点,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内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较好地保存了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原始面貌。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是雷山乌杆天麻生长繁育的理想之地。经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表明,雷山乌杆天麻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天麻素含量高达0.86%,其天麻素远远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大于0.2%的含量,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有关标准,是治疗头痛头晕、祛风止痛、眩晕眼黑、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謇涩等的特效中草药,其因形态粗壮,不弯曲,肥厚饱满,色黄明亮而畅销国内外,备受消费者青睐。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3-01-12 1 1 黔东南日报 c207492.html 1 雷山林下种植天麻助推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