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德乔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从理论、历史、现实和实践等多个维度对“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命题进行解读阐释,有利于促进我们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本质内涵,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贯彻“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一、从理论维度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
从理论维度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就要深刻领悟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关于“两个确立”中坚强的领导核心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每个人都在历史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同时,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特别是伟大人物、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历史人物往往更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代表人民意愿,对历史发展起加速作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任务往往是由历史人物首先发现并提出来,历史人物一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们解决历史任务的愿望比别人更强烈、更主动,能为群众指明革命斗争的方向,在革命斗争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伟大人物。正如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同时,无产阶级必须有自己的领袖。”列宁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领袖权威。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关于“两个确立”中确立科学理论指导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科学的理论,引导他们前进的观点。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指出:“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回顾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以来,仁人志士积极探寻救亡图存道路,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才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理论品质,科学理论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三)党的领袖与党的理论创新的关系问题
党的领袖是党领导人民在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党的领袖不但要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在实践中起掌舵领航的作用,而且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要起决定性作用。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与党的创新理论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的。1924年,斯大林在《论列宁》中说:“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具理论力量实际组织经验,而列宁却成功地把实践家同理论家集于一身。”从马克思到列宁,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他们都是集实践家、理论家于一身的,“两个确立”之所以是“两个”,就在于确立核心和确立思想是统一的。
二、从历史维度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
“两个确立”最深厚的依据在党的历史,“两个确立”是党在百年奋斗中总结出来的宝贵历史经验。
(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看“两个确立”
邓小平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在各种错误路线之下,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一度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遵义会议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之后,红军一路高歌猛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最后到达延安。革命形势逐渐发生了逆转。
党的革命史还告诉我们,一旦确立了领导核心,还要坚决维护核心。习近平指出,遵义会议后,全党真正深刻认识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大意义并成为自觉行动还经历了一个过程。遵义会议后,张国焘走上分裂党和红军的道路,王明个人凌驾于党中央之上,这让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受到严重挑衅。这些错误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才得以纠正,确立了“四个服从”的重大原则,规定了党的一切工作由党中央集中领导。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并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从此,党空前团结,很快迎来了抗战胜利,解放战争势如破竹,随之建立了新中国。
“两个确立”带来了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看“两个确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成为解放思想、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彻底纠正了“文革”的错误,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为党和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确立了邓小平同志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地位。
面对1989年政治风波,邓小平同志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坚决顶住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捍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都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在党的理论建设上,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写入了党章。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创业,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了。
历史表明,“两个确立”做到了、做好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前进、就发展;“两个确立”没做到、没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就必定遭遇挫折甚至失败。
三、从现实维度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了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们面临一系列复杂的内外因素。在一段时间内,党内存在治理宽松软、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的问题,一些人搞小圈子,搞拉帮结派。在国内,各种老难题新动向不断出现,尤其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进入攻坚期,改革难度加大。在国际上,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与大疫情交织叠加,外部形势日益复杂,外部风险加大。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问题,“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得到彰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澄清了模糊认识,把走弯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新时代十年,我们先后打了多个大仗:反腐败斗争、反“四风”、深化改革攻坚战、脱贫攻坚战、生态保护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美贸易战、香港止暴制乱、反分裂反干涉台湾、疫情防控战,等等。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十年,我们办成了许多长期想办没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党的二十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深刻指出:“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踏上新征程,“两个确立”更是未来我们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制胜密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指引。
四、从实践维度认识和把握“两个确立”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要把“两个确立”落实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要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努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