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1月31日

去掌囊苗寨赶一场芦笙会

○ 通讯员 赵华甫

2023年农历大年初三,阳光灿烂,早上在家写完一篇稿子,下午无事,叫上女儿趁着阳光,去掌囊苗寨赶一场芦笙会。

前几天在微信上刷到掌囊苗寨正月初二、初三要举行芦笙会的海报,就决定要去一趟。初二那天要去走复兴村,本来想转道去掌囊苗寨赶芦笙会的,后来天晚了,想想赶到那里的话,估计芦笙会也散场了,不如回家早点,明天再去。就这样决定了,初三再去掌囊苗寨赶芦笙会。

掌囊苗寨是麻江县龙山镇共和村的一个寨子,坐落在清水江畔,依山傍水,凯(里)都(匀)城际大道从寨前经过,交通十分方便。全寨有龙、金、李姓近60户人家,200多口人,全部是苗族。掌囊是苗名,意为这地方是一个溪水环绕田坝的寨子,寨如其名,的确如此。而这个寨子的汉名却叫陈家寨,不知其意。

苗族是麻江县的世居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清水江沿岸的城中、铁趟、罗伊、卡乌、沪江、苗岭、乌羊麻、掌囊等村寨,这些村寨苗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他们平时说苗话、穿苗衣、吹芦笙、跳苗舞。在苗族生活中,人们在男耕女织之余,吹芦笙、跳芦笙舞成了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祭祀活动中,还是婚丧嫁娶里,苗族都离不开吹芦笙。特别是苗族的年轻人,男生会吹芦笙才被女生青睐,女生会跳芦笙舞才会被男生看上。芦笙场上,男女青年精心打扮,女生穿上节日盛装,戴上精美的银饰,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芦笙场上,随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这时,芦笙场就是一场盛装的大会、比美的大会、交友的大会、欢乐的大会。

我生长在麻江,走过路过去过共和村无数次,却没有去过掌囊苗寨一次。有时驱车走凯都大道,偶尔看见陈家寨的路牌,也没联想到这就是掌囊苗寨。因而这次去掌囊苗寨时,我和女儿从县城出发,往东走隆昌,转道南下龙山,过孟江,来到台(辰)下(司)公路,右转往共和村方向走。来到孟江村和共和村交界的一处地方,女儿问我:“往哪里走?”

车子由女儿开,她拿到驾照两年多了,因为一直在北京读书,只有假期回家了,才开那么几次。今天来赶芦笙会,顺便让她练练手。

女儿问我,其实我也不知道往哪里走。这时我看见路边有一个穿着苗装的老人在路边走,我叫女儿停下来,摇下车窗,问老人家是不是去看会的,老人回答是,问能不能顺路带她一起去?我说行,但是我们找不到路,还请她指路,她说好,我立即下车拉开门,请她上车。于是女儿换我开车,我们在老人的指点下,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水泥路,来到掌囊苗寨。

寨子里除了举行芦笙会,还举行芦笙比赛。我径直把车往芦笙场方向开去,这时车来到了大道边,这不就是凯都大道吗?老人说,是啊。原来我们绕来绕去,绕到凯都大道边来了。早知道这样,不如从麻江直接上凯麻高速,到下司出站,然后走凯都大道还方便多。但是这样的话,女儿就没有更多的练车时间了,也不能载上老人一截路了。下车的时候,老人很感激,用不大熟练的汉语祝我们发财!

芦笙场就设在凯都大道的大桥下面的平地上,村民把修路废弃的场地平整了,就成了一片宽敞的芦笙场。我们来到芦笙场边,人们已在芦笙场上翩翩起舞。来自清水江沿岸各苗寨组成十多支队伍,在各寨芦笙手的带领下,随着芦笙曲调跳起了整齐的舞步,展现优美舞姿。场内十多支芦笙队有上百人,场外围观的人更多,场内场外成百上千人,十分热闹!

我和女儿分别走进芦笙场,用我们的手机和相机,分别抓拍这美好的时刻。在拍摄中,我发现,在芦笙场上,一般每个队吹芦笙的两名芦笙手都是男的,但是掌囊苗寨芦笙场上,我还看到了女芦笙手。她们有的是嫁到寨里的媳妇,有的是嫁出去的姑娘,还有的是正在上学的女孩子,她们利用假期,回家来练习吹芦笙,现在从场上的吹奏来看,她们熟练的程度,不亚于男芦笙手。另外,我还发现,芦笙场上不光有青年男女来跳舞,还上至六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孩子,他们一起来到芦笙场上翩翩起舞。这时,芦笙场成了舞的海洋,成了盛装的海洋,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来到主席台上访问主办人员,他们告诉我,掌囊苗寨历来都有跳芦笙的传统。他们每家每户各出100元钱,年轻人自愿出200、300元,集资了一万多元钱,就举办了这场芦笙会。他们分别设吹芦笙一、二、三名,跳芦笙舞一、二、三名,经过评委的严格评选,今天下午将决出名次来。

我说家家户户出钱,会不会有个别人家有意见?

在场的一村民笑着说,我们寨子是种植蓝莓的,还有稻田养鱼产业。现在凯都大道修过我们寨门口,在家门口就可以坐公交车,打工也方便,卖东西也方便,谁还在乎这一两百块钱?大过年的,图个热闹,也把我们的芦笙文化传承下去!

的确,现在的村民通过外出打工,在家搞种植、养殖,致富的门路多了,村民也富裕起来了。春节期间办芦笙会,既开心快乐,又传承民族文化,这样好的事情,谁会有意见?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到下午五点过钟,这时他们已经比出了一、二、三名,但是人们舍不得离去,他们不管得不得名次,仍然继续在芦笙场上舞动。争夺名次,根本就不是他们前来参加芦笙会的唯一目的。

我们依依不舍地上凯都大道,走下司上高速返程。在返程路上,我回望掌囊苗寨,只见小溪环绕的田坝上,昔日苗家的吊脚木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砖混结构的小洋房。我想,他们的吊脚楼虽然不在了,但是苗家千年的芦笙还在这个寨子里延续下去……

--> 2023-01-31 1 1 黔东南日报 c208488.html 1 去掌囊苗寨赶一场芦笙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