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01日

深刻领悟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

□ 吴忠寿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实际、总结成就、谋划发展,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指引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以回望过往、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逻辑线索,正确认识实践成就、理论创新、使命任务、行动纲领、历史经验、斗争精神等方面的深刻内涵,切实体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独特思想魅力,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合贯通、真信笃行,共同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深刻领悟十年来取得的实践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三件大事”贯穿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实践之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集中体现。

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看,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现代化道路的选择看,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使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国人民总体上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是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深刻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党和国家实现发展与变革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凝结的全党智慧的结晶,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探索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丰富升华了时代化的中国精神,使中华文化与中国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中展现出时代价值与持久活力。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二十一世纪结晶,激活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思想发展的时代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自我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探索和实践中内容不断丰富,体系日益完备。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之总结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三大主要内容,实现了基本原则、主要方针、实践成果的三层次理论建构,谱写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深刻理解党的重要使命和目标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目标重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既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遵循实现现代化基本的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又立足自身、掌握主动,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以高度的现实思维构建以十四亿人口规模为覆盖对象、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内核指向、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为关键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在要求、以和平发展为特征路径的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际大格局等领域的全面建设要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南。在经济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政治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文化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社会建设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生态文明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国际上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并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步骤。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更是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道路开拓。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不仅将深刻改变中华民族的文明面貌,也将深刻改变世界各文明发展的未来前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拾级而上才能步伐稳健,战略安排上的循序渐进引领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党以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划定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五大重要原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关键保障,是在未来征程中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法宝。

深刻领会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党,党的时间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那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给出了第二个答案,那就是坚持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强大支撑。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具有自我革命能力“既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从延安整风到“三反”运动,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到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自我革命是党站稳人民立场的集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自我革命的出发点。我们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去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正是为了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以自我革命的具体实践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

自我革命是党引领社会革命的重要保障。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为党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深刻掌握斗争精神要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困难和挑战的力量支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我们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前进道路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可以说,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既是党波澜壮阔历史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党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内在要求。

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斗争、敢于斗争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精神烙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许多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一路走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回顾来时路,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斗争对象和斗争策略不同,但党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意志是一以贯之的。

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中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斗争精神,不断提高斗争本领,面对各方面风险挑战时增强我们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面临外部的打压遏制时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作者单位:黄平县委统战部)

--> 2023-02-01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 1 1 黔东南日报 c220777.html 1 深刻领悟二十大报告的精髓要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