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01日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 陈兴梅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把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部署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要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产发展层面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能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必将难以为继,未来更考验的是地方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制定产业差异化发展道路,是各地谋求发展的一道“必答题”。首先,农业是国之根本,要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还原农业的绿色底色。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破除要素制约,突破发展瓶颈,扩张发展空间;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坚持头部引领、组织支撑、链式互补,打造好绿色产业体系新产业新平台,努力争创发展新优势。最后,实施“旅游+”战略,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工业、交通、体育、健康等产业,让其他产业和领域跟旅游业联结起来,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实现旅游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社会民生层面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等观点。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人类依附自然而存在,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应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在提供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用优美生态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提高生态公共产品和生态公共服务的供给有效性。除了数量的供给,更重要的是增强供给的有效性,避免因局部地区过度供给、反复建设等导致社会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要实现区域、种类、层次、周期的供需平衡,让公众均衡地获得生态公共产品和生态公共服务。第二,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协同发展的文化,是培植生态文明的根基。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文化人,引导公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内生动力,主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努力。第三,建立环境治理多元共治模式,让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要发挥好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者作用,提升监管效能,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建设;企业应当发挥自己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性作用,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利用管理、技术等手段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环保事业出资出力;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度会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效果,要积极培育“绿色”社团和“绿色”公众,让社会组织和公众在生产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使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共识,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法治制度层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大政治’”、“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等要求。构建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才能为正确处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提供法治保障,用良法为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要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2018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更是把生态文明历史性地载入宪法,这一重大举措让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强大精神指引和有力法治保障。加快形成完备的生态文明法治规范体系、高效的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法制体系建设的前进方向。此外,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维护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发展权的重要手段。调动各方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比如合理安排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补助奖励资金、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全面开展生态保护补偿等手段,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逐步扩大补偿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有效调动各地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高质量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作者单位:中共雅安市委党校)

--> 2023-02-01 1 1 黔东南日报 c220778.html 1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