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01日

厚植“三农”情怀 推进乡村振兴

□ 张武军

2022年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文章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用心学习总书记的“三农”思想,细心思考乡村振兴的深层含义,把乡村振兴工作做实做牢,让农民真正过上幸福生活,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归根到底就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是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总书记的话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农民的浓浓情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出发点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只要能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干部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农民过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农民过不上好日子,一切工作都是徒劳的,毫无意义的。农民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呢,那就需要我们的干部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做事。领导干部应该有务实的思想,把农村工作做实,不能有重痕迹而轻实效的形式主义工作作风,要多为农民群众思考,比如解决农民群众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困难,帮助农民群众发展产业等等。领导干部如果讲工作实效,也就能很好地带动下面的干部做好每一件实事;相反,领导干部只注重形象工程、表面文章,下面的干部也就跟着做表面工作,因为没有做实事的精神支撑,干部也就失去了工作的干劲,整天做一些应付检查的表面工作。乡村振兴,不是写华丽文章,不是做绣花枕头,而应该是沉下心来为老百姓冥思苦想,做好每一件实事,真心实意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乡村振兴是重农固本之大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我们要把乡村振兴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这是历史的“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经验总结。我们的干部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农固本思想,站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一高度,把乡村振兴工作做实做牢,为国家的稳定、民族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乡村振兴体现在每一个村寨、每一个农户,不要小看你只为一个小小的农户、小小的村寨付出,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你在默默付出,才有了千千万万个农户、千千万万个村寨的振兴,大家共同铸就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辉煌。因此,国家的振兴离不开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立足于每一个小小付出,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路,让时光没有虚度,让努力没有怨悔。

乡村振兴就是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八九十年代,在农村,人气兴旺,牛叫鸡鸣,充满了劳动的气氛,田不荒、地不荒,大人们早出晚归,小孩们在家嬉戏等着大人回家,家家欢声笑语、摆龙门阵,一派热闹场面。而现在的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农村,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因为在家挣不到钱,为了生活,农村中年人和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基本上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田荒了、地荒了,人气没了,冷冷清清的。

村庄空心化现象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总书记担忧了,总书记说:“我到农村调研,在很多村子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年轻人不多,青壮年男性更是寥寥无几。留在农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出去的不愿回乡干农业,留下的不安心搞农业,再过十年、二十年,谁来种地……”

村庄空心化在很多农村特别突出。农村随着生活、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开支不断增大,农村青壮年必须挣钱来维持各种开支,若不是经济困难,谁又忍心舍下亲人背井离乡。可现实是,有家的地方挣不到钱,挣钱的地方不是家。习近平总书记担心再过十年、二十年,没有人种地了。没有人种地也就意味着农村土地荒芜,农村人往城里跑,农业的根基崩溃。怎样解决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呢?解决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就是要让农民在家就能挣到钱。只要留住人,土地就不会荒,农业就不会消失,乡土文化就得以延续。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难,难就难在交通落后的山区。怎么让农民在家就能挣到钱呢?主要是发展农村产业,要善于发现和分析每一个乡村的亮点,为每一个乡村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定位,比如发展山地生态农业、稻田养鱼、生态环保型加工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体验式农耕文化旅游产业、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产业、新能源发电产业等等,让农民群众在家就可以挣到钱,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农业也得到延续,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留住了乡愁,形成一派产业旺、农业兴、人气浓的好光景。

(作者单位:台江县委党校)

--> 2023-02-01 1 1 黔东南日报 c220779.html 1 厚植“三农”情怀 推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