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泳霖
堂兄前几日打来电话让我元宵节带着家人回老家看龙灯,除去疫情这三年,故乡的元宵节历来都是精彩纷呈,热闹非凡。难得盛况再现,我便立即答应了下来。
旧岁腊月时期村里的人们置办年货的同时也在赶制元宵节的花灯,可见对于元宵节灯会的重视。造型迥异的花灯自然是灯会的主角,但游街的主角却是故乡的“板凳龙”,堂兄叫我回家看的龙灯就是这声名赫赫的板凳龙。
板凳龙灯顾名思义就是用长板凳当作支架,纸糊灯笼做龙头及龙身。板凳龙和花灯为主的游行队伍伴随着花鼓队穿梭于村中,一路上锣鼓喧嚣,爆竹声声是故乡元宵节当晚最精彩的部分。
小时候的我因为会吹长号,村里邀我入了鼓乐队,体验了一把在故乡闹元宵的滋味。如今再次回到故乡参加灯会,三十多年时光转瞬即逝,令人恍如隔世,但眼前故乡的龙灯却依旧气势如虹,丝毫不显老态。
当夜幕降临,一轮圆月悬挂夜空,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游行才正式拉开帷幕。板凳龙“盘踞”在村里的小学操场,等到几声鞭炮响起,龙头缓缓抬起,龙身全部亮了起来。只见一人手持一柱“龙珠”高高举起,诱得板凳龙抬头。在黑夜之中,龙珠闪躲腾挪,龙头张开大嘴紧随其后,五百米长的龙身原地盘旋甚是惊艳。
热身结束后,花灯游行的队伍随着板凳龙从操场出发,浩浩荡荡向外走去。我和家人随人群走着,看着队伍鱼贯而出。出了村口的牌楼门,道路两边已然是站满了围观的人群。借着烟火爆竹的气势,板凳龙欢快地舞动着。后面抬花灯的人群就按照既定的路线绕村行走,小孩子们随着队伍一路追逐嬉戏,年轻小伙与姑娘们会凑在一起对花灯使劲地拍摄视频,老人们则会选择一处高地静静地看着花灯及龙灯走过。无人机在头顶盘旋拍摄,将这一盛况拍摄的异常精彩。人们的手机围着板凳龙拍摄,远远望去像是板凳龙穿梭于星辰之中,灯会的盛况还在发酵的时候,当地的自媒体已经报道得沸沸扬扬。
村人们舞动的板凳龙,每段均由青壮年男性手持。他们或高或低地举着板凳龙灯,一条灵动活泼的板凳龙像是流连在彩灯中。火红的板凳龙灯就这样穿梭于古老的村庄和田野之间,花灯游行队伍一路迤逦行进,所至之处,鞭炮连天,锣鼓喧鸣,往常静谧的小山村在元宵节这一天达到了沸点。五百多米的板凳龙气贯长虹,随着人群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经过一夜的喧嚣之后,灯会接近了尾声。舞板凳龙灯的青年们,在灯会结束之后纷纷上前用携带的柴刀争砍龙头,争了龙标寓意新年五谷丰登,吉祥平安。争的是一种龙的精神,争的是一种笃定的气魄和不屈的灵魂。
流光溢彩的灯会定格在元宵的夜晚,用唐代张祜的一首诗可以描写出来:“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这样的元宵节是属于故乡特有的浪漫,怎能让人不流连忘返呢?
经过三年疫情的艰苦抗战,我们终于迎来本该属于我们精彩的年俗文化。故乡元宵节的板凳龙象征着一种力量,一种深深根植于我们内心的自信、团结的力量,帮助我们突破黑暗的束缚迎来黎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