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金延霞) 近日,在麻江县龙山镇共和村“春晖家园”家庭农场,天刚蒙蒙亮,蔡发波和10多个菜农便在农场里忙碌起来,采摘、分拣、过称、装箱……大约3个小时后,1250公斤新鲜莲花白、红菜薹等蔬菜,便被分装在50多个袋子和泡沫箱中,等候货运车上门。
利用这个空当,蔡发波又走到另外几块田地查看蔬菜长势。
蔡发波是“春晖家园”家庭农场的头雁,也是共和村的头雁,他不但头脑灵活、踏实肯干,懂技术、懂管理、懂销售,对村子发展还特别上心。去年,他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为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他流转周边110亩土地创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按“党员大户+农户”模式,带领乡亲们一年四季接茬轮作发展大白菜、茄子、莲花白、辣椒等蔬菜种植。
“我们家主要劳动力就我和我媳妇俩人,忙不过来,得雇人,常年在农场务工的有十多个人。”蔡发波说,“别看我这家庭农场不大,经济效益和带动效应却很不错,一年可采收2-3季蔬菜,去年一年下来,收入就有80余万元哩。”
家庭农场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既激活了农业发展潜能,也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
“我在农场干活3年多了,一年到头都有活干,至少能挣3万元。”在家庭农场常年务工的李兴智喜上眉梢。
从之前单兵作战、靠天吃饭,到如今按时上下班、按月领工资、按工作量领取劳动报酬,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走进家庭农场成为产业工人,月工资平均可达到3000元。
小农场,大作为。像“春晖家园”这样,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崭露头角的小农场,凭借“小而精”的灵活经营模式,创造出大效益,鼓起了群众“钱包”,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这让麻江县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进入高效发展“快车道”,成为麻江县培育新农人、推广新技术、孕育新模式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突出特色产业联家庭农场,麻江县鼓励引导党员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等带头领办创办家庭农场209个,其中,州级示范农场12个、省级示范农场9个,通过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引水蓄水”力度,大力推进资源集中、要素激活、产业集聚,预计创造收益4702万元,家庭农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潜能不断释放,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不竭动力。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