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07日

相约甘囊香

○ 通讯员 龙俊成

我此生所庆幸的,是当我最美丽的时刻,能在甘囊香芦笙会上与你相遇!

—— 题记

我国的少数民族热爱芦笙的不少,但要论最热爱芦笙的,估计要数苗族,而黔东南州凯里市舟溪镇及周边地区的苗族对芦笙的热爱则是天下闻名,特别是对春节芦笙会的热衷和推崇更是无以复加。

舟溪一带的苗族村寨没有沿袭过苗年的习俗,而是到春节才过年,有节就有会,这里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春节芦笙会。各村寨的芦笙会早已约定俗成,按照寨子大小、有利互动等因素,编排好举办的日期,一个村寨举办三天左右,便轮到下一个村寨。如今舟溪镇的村寨按照大塘、情郎、青山、营盘、里禾、新光、果园、平中、石青、青曼、舟溪的顺序举办,最后汇聚到舟溪甘囊香芦笙堂举办的芦笙会,是一场不该错过、不可错过、不能错过的苗族民间盛会。

甘囊香是苗语音译,引申意为神往之地,人们将在这里举行的盛会称为甘囊香芦笙会。每年春节,这里都要举办一次盛大隆重的苗族芦笙集会,堪称苗乡的“春节晚会”,因此,当地人都极其重视,无比神往,沉醉其中,可以说每个苗家人都有一个关于甘囊香芦笙会的梦。

甘囊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究竟有多神秘?至少有三神:神河、神地、神话。舟溪河被称为“神河”,据说是舟溪一带苗族之神灵通往天堂的必经之路,而甘囊香则位于最下游的地方,成为神仙汇聚之地,故被誉为“神往之地”。关于甘囊香芦笙会的由来,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神话。据说古时候,舟溪南寨有一个叫阿旺的美丽姑娘,被后山贪婪残忍的野鸡精变魔法抢走了,正好有一个叫茂沙的苗族青年猎人路过帮助杀死野鸡精救下阿旺后离去,姑娘却因此对他爱慕生情。后来为了让茂沙赶来相会,当地便决定举办甘囊香芦笙会。甘囊香芦笙会就这样成为当地苗族人民固定的传统节日流传下来,后来不断丰富社会功能,逐步成为集喜迎新春、祈求丰年、促进婚配、增进交流、传承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一项重大娱乐活动。

当春天的脚步临近,整个苗乡的男女老少都会忙活起来。制笙煅银、织锦刺绣、喂牛饮马、学歌练舞……一切都在时刻准备着,只为与春天有个约会。

等大年初一一过,苗家人便开启看会模式。很多地方过完元宵也就算过完年了,但这里的人们不这么看。在他们的意识里,不看完甘囊香芦笙会,就不算过完年,而甘囊香芦笙会却是从正月十五才刚刚开始……

在元宵节的晚上,舟溪吴氏宗族群聚于甘囊香芦笙堂,向祖先烧纸焚香、敬献祭品,祷告风调雨顺,请求开笙启堂,践行一年一度的约定。待礼仪进行完毕,族老带头吹响第一支芦笙,宣示芦笙会开始。这时候,整个甘囊香芦笙堂鞭炮齐鸣、烟花照天,本族人几十支芦笙一并吹响,年轻的姑娘跟着跳起舞来。在悠扬的笙歌里,春天来到人间,幸福和欢乐也来到了人们心上。

在这皓月当空、烟花璀璨的夜晚,甘囊香像沉睡已久的神,被春雷惊醒,被春风唤起,被笙歌指引,她需要欢歌狂舞。就这样,甘囊香醒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盛会从此开启。

在正月十六早上,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起个大早来分工做准备,其中最耗时费神的莫过于苗家姑娘的梳妆打扮。特别是母亲更像是女儿要出嫁似的,全力帮助她从头到脚认认真真地打扮一番、彻彻底底地收拾一遍,才能出门赴会。于是,梳秀发、盘云髻、理头饰、着上衣、系围裙、围腰带、披压领、戴银帽、套项圈、穿手镯、踩花鞋……一项一项地打理,一件一件地穿戴,直到把二三十斤的盛装都穿戴得整整齐齐,才算把一个银装素裹的苗家姑娘打扮完成。

在一切准备停当之后,人们便开始像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向甘囊香芦笙堂涌来。老年指引路,壮年牵牛王,青年携芦笙,少年牵骏马。穿上盛装的姑娘们成群结队,自己的奶奶和母亲则跟在她们后边,帮助提携行李,并随时协助做好补妆等事宜。

一路上,都是赶会的人,大家披着彩霞、迎着春风、踏着春光,浩浩荡荡去赶赴一场一年一度的盛会之约。

等到中午过后,从各地涌过来的人潮都汇聚到甘囊香芦笙堂,一个盛大集会,当即展开。

吹芦笙的按村寨或自由组队,一般两人一队,也有数人组合的;跳芦笙的则按村寨编队,每个队有一二十人左右,按高低顺序列队。两个小伙子吹笙,一二十个姑娘围在周边伴舞,便形成一个吹跳芦笙的组合,每个组合根据不同的芦笙曲子进行吹奏和跳舞。

伴随着一支支芦笙吹响,一队队姑娘起舞,很快整个会场芦管如林,笙曲如风,流淌开来。转眼之间,芦笙堂就成为了歌山舞海、文化盛宴。在节日期间,每天都会吹跳到日落西山才收场。

甘囊香芦笙会,除了举办吹跳芦笙比赛以外,还举办斗牛、斗鸟、篮球、唱苗歌等比赛,这不仅是为了整个活动更加多姿多彩,也是为了兼顾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喜好,尽力做到皆大欢喜,各得其乐。

芦笙会进行到第四、第五天的时候,整个盛会就达到鼎盛,一般会有五六万人参与,男女老少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芦笙堂内外,几千只芦笙同时吹奏,成千上万苗家姑娘身着盛装起舞,场面蔚为壮观。置身其间,如同拥有一片别样精彩的烟霞,好像面对一幅无限璀璨的画卷,更像是走进了一个无比斑斓的梦境。一切凡尘俗土尽皆抖落,每个人都超脱烦嚣,全身心感受着某种穿越时空的人间至情至美。

在最后一天,芦笙会组委会根据各代表队吹奏的熟练程度来评判技艺的高低,根据参与的人数、跳舞的整齐度等情况来综合评定跳芦笙的等次,并进行奖励。

在芦笙会要结束之时,芦笙场上则上演最为多情浪漫、风趣好玩的娱乐活动,当地人称为“讨花带”,吸引众人层层围观,也博得阵阵喝彩。具体的做法是小伙子们吹起求爱的芦笙曲子,向中意的姑娘讨取花带,通过来回往复地歌舞,去赢得芳心。以笙为媒,以物定情,很多美好姻缘便由此缔结,可谓千里姻缘一“带”牵。

等周边村落炊烟渐举、华灯初上的时候,白天所有的热闹便收缩到附近的各个村落之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乡村的好处就在于此,而苗乡的风土人情味更浓。

千家万户都灯火通明、亲友如云,当主人将满桌的年味端上来,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村村寨寨,酒令铿锵,酒歌悠扬,主客同庆新春之喜、共叙久别之情,一起享受苗家盛宴,通宵达旦。

当千家万户沉醉于美食和歌声的时候,又圆又大的月亮正偷偷地占据了户外的天地。在这花好月圆夜,年轻人注定成不了酒席上的主角,他们早早偷溜进这大好的夜色中。

明月高照,春风沉醉,云朵飘散,宁静的夜晚注定是属于年轻人的。宋人所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这里体现得最为生动,也最为浪漫。青年男女相约到游方坡上,以歌传情,寻觅知心人。歌声是最美丽的语言,也是最动人的表达,一对对青年男女就这样在皎洁的月色见证下,逐步发展成为终身伴侣。

古往今来,人们在体验聚会的欢乐之后,都难免会乐极生悲,感慨流光易逝,人生难再。好在春天每年都会准时地来到人间,芦笙还会吹响,甘囊香还在等待,久别的人们也还会再见。于是,再约来年,春暖花开……

如今“甘囊香”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而是已成为苗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相约甘囊香,成为一种思想的共识、一种行动的自觉、一种内在的默契、一种集体的记忆。只要春天来到人间,只要芦笙吹响苗乡,便注定是一场异彩纷呈的盛会。

相约甘囊香,在过去,人们以春天相约,以芦笙相约,以爱情相约;到如今,人们以节庆相约,以友谊相约,以民族文化相约。相约一年又一年,相约一代又一代,从少年到白头,从咫尺到天涯,从民间到国际,让象征太平之声的芦笙翻山越岭,漂洋过海,跨过空间,穿越时间,在辽阔的时空里自由飞翔……

--> 2023-02-07 1 1 黔东南日报 c208998.html 1 相约甘囊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