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家孟
刚落过雪,第一缕晨光透过薄雾,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剑河县岑松镇上岩寨村迎来了新的一天。
邰秀武和邰剑父子俩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村卫生室,问诊、取药、开方、整理药品……春节期间,父子俩比往常更忙碌,像两个陀螺一样,只要卫生室的门一开,就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
父亲邰秀武是上岩寨村老一代的村医,行医28年来从未间断。这份坚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子邰剑的选择,将父亲视为榜样的他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学医这条路,也回到上岩寨做起了村医。父子俩共同见证了多年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显著改善。
“原来村里的卫生室相当简陋,看病就是‘老三样’,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新的卫生室‘四室’分开,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一应俱全,药品达到八九十种以上,基本可以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邰秀武感慨地说。
在邰秀武眼中,改变不仅仅只是药物器械的丰富完善,更多的还有随着农村医疗政策的逐步推进,村民观念上发生的改变。“过去条件不好,医疗上又没有什么政策,小病拖、大病磨,现在相关医疗政策覆盖越来越全面,村民身体有不适都会立马来看医生,防止了许多重症急症病例的发生,村民对村医也越来越信任和依赖。”邰秀武欣慰地说。
春节期间,人口流动比较大,易感人群的健康预防尤为重要。这段时间,在做好日常诊疗工作的基础上,父子俩常常入户巡诊,为村民监测身体状况、送药,提供用药、居家康复指导。
“我们由原来的等病人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真正成为村民健康的‘守护人’。政府也经常组织培训,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技能。”在巡检路上,邰剑对笔者说。
村民邰八选患有基础疾病,但凡身体有不适,他总是第一时间想到父子俩,向他们求助。“我不舒服就去村卫生室找他们两个,他们服务好,还经常上我家来帮我量血压、测体温,贴心得很。”
“春节期间要注意保暖、休息,按时服药。有什么问题,就给我打电话,我们随叫随到。”邰秀武耐心地反复叮嘱。这么多年,春节不休息,已经成为他和村民之间不变的约定。对于上岩寨村村民来说,父子俩不仅是帮助他们消除病痛的医生,还是为他们忙前忙后的“亲人”。
父亲诊疗、儿子开方……在一年多的共事时间中,父子俩配合逐渐默契。在不知不觉间,一个日渐老去,一个稳稳接棒,默默地完成了这个乡村诊所的“主场交接”,这个关于“传承和坚守”的健康守护故事在上岩寨村里不断续写。
近年来,该县高度重视和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剑河已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274个村卫生室筑起了广袤农村的“健康屏障” ,305名乡村医生扎根基层,用坚守和执着默默守护一方平安。
今年过年,父子俩分别许下了新年愿望。邰秀武的新年愿望是:家人和村民们都能身体健康,希望农村的卫生事业发展越来越好!邰剑说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沿着父亲走的这条乡村行医路,坚持着一直走下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时传来几声爆竹声,卫生室里亮白的灯光翻过窗棂,灯下是父子俩略显疲惫却依旧专注的面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平凡岗位上,悠长的温暖在传递流动,更加全面、及时、优质的基层卫生服务正悄然来到百姓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