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08日

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 陆桂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不仅是时代的选择、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是党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我们从党的历史看“两个确立”,需要我们在党的历史长河中,审视中国共产党在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点,党的领导核心在危急关头所发挥中流砥柱、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巨大推动作用,党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对统一全党思想、教育人民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受到历史的启迪,坚定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推动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顺利开展。

一、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而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调党中央权威。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凡一个革命的党,若是缺少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组织与训练,那就只有革命的愿望便不能够有力量去做革命的运动。”而在遵义会议前的一段较长历史时期,由于党尚处于幼年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党中央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也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这是党和人民事业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的重要原因。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此同时,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做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而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战胜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同志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而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改变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的卓越领导,正是由于有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和全力推进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欣欣向荣,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开始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邓小平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等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全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南,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三、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而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由于国际上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支持和煽动,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导致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严重政治风波,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所谓“制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于1989年6月召开,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确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旗帜鲜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成功稳住了改革发展大局,为我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为回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11月召开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四、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而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002年11月召开党的十六大,选举产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暴发了一系列重大事故,如大范围洪涝灾害、非典疫情、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与此同时,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等等。为回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证明,“两个确立”是“两个维护”的根本政治前提和政治认知,确立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关乎党的事业成败、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保持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党的事业就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反之,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失败。在新时代,我们只有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才能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单位系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

--> 2023-02-08 1 1 黔东南日报 c220613.html 1 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