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08日

培养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 郑振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指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当前,应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激活致富能人、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退伍军人等各方面优秀乡土人才的作用,发展道地中药材、精品水果、优质茶叶、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以及生态畜牧养殖等产业,让广大群众实现稳步增收,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贡献力量。

坚持用好资源,带领群众致富。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中的种植能手、养殖能人和能工巧匠等,他们既懂技术,又对乡村充满感情,他们对乡土满怀深情,有着厚重情感,有情怀的乡土实用人才,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和奉献精神,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更能坚定不移地建设美丽家园。整合资源优势,结合产业特点,加强培养一批能够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的知识分子、创业青年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增收致富结合,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乡土优势”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乡土人才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以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来传授技术,他们在农村土生土长,对本地资源禀赋、地理环境、风俗人情等比较熟悉,技能成熟,或具备某项技能,带动力强,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或辐射作用,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乡土人才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农民群众,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带活农村经济,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坚持学习培训,提升能力水平。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人”“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乡土人才,他们或无学历资历,或无职称身份,却在田间地头产生价值,把实用技术有效转化为生产动能,充分发挥“药材大王”“养猪能手”“蔬菜专家”“鸡司令”等乡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在乡村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宽广。根据乡土人才从事专业类别的需要,细化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培养育种、机耕、播种、施肥、除虫、收割、文旅产业、数字信息等专业服务人才。分门别类组建专业协会,制定章程,明确乡土人才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定期组织乡土人才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创新思路,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知识素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建立特色产业、科技示范、乡村旅游、餐饮民宿等基地,组织相互学习先进经验,促进乡土人才之间相互提高,形成样板,在组织乡土人才现场学习中实地进行技术指导,促使乡土人才操作水平提高。

坚持多措并举,健全激励机制。支持乡土人才发挥致富精神,鼓励乡土人才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鼓励乡土人才办企业、建基地、作示范,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科研人员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任职、兼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坚持提供更加贴心、高效、便捷的服务,聚焦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并在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帮助乡土人才做强做大产业。对那些素质比较高、有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既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又提高村级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按照规定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级基层组织干部队伍中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为乡土人才搭建更为宽广的舞台,奖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充分及时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积极加大对典型的宣传报道,加大对优秀乡土人才的激励、选拔、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传递正能量,激发乡土人才返乡的热情与动力,扩大乡土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引导他们干事创业、振兴乡村、示范引领,营造乡土人才干事创业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系黄平县发改局)

--> 2023-02-08 1 1 黔东南日报 c220614.html 1 培养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