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能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教育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岑巩县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为目标,在巩固“两项督导”、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和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果。然而,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城区学位紧张、激励机制缺乏、幼儿教师不足、紧缺人才流失等诸多因素,导致教育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瓶颈。对此,笔者以岑巩县为例,就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谈几点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岑巩县不断开展教育布局调整,目前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在校生42774人,其中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5294人,职中1所、在校学生1793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10所,在校生9170人;小学38所(教学点17个),在校生18599人;幼儿园60所(民办19所),在园幼儿7918人,在职教师2437人。
教育成果显著。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提升,县实验幼儿园申创省级示范幼儿园第一次审核评估通过,乡镇中心幼儿园均为县级示范幼儿园;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近两年来在全州名列前茅,2021年中考人均成绩排名全州第一;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从2016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全州教育质量一等奖,2021年本科及以上上线人数1238人,其中600分以上29人;职业教育成效明显,岑巩职校成为全省职业中学强基学校;2020年全州教育综合评价考核名列前茅。
二、主要做法
(一)争取项目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去年来,全县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各类教育项目单体25个,总投资6567万元,新建、改造校舍,新建硬化活动场地,砌筑堡坎、围墙,铺设排污管和购置设施设备等,教育办学指标得到大幅提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义务教育初中阶段、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生均校舍面积明显提升,生均校舍面积分别从“十二五”期末的6.27㎡、8.21㎡、12.25㎡、21.58㎡、4.04㎡提高到现在的8.44㎡、9.34㎡、15.61㎡、16.1㎡、39.72㎡,实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向优质均衡发展迈进。同时,不断升级学校“三防”硬件建设,在中心校以上学校设立警务室全覆盖,各学校配备专(兼)职安保人员,村级完小以上学校共安装一键报警装置85台,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4076颗,一键报警装置及监控视频均与公安机关联网。
(二)加强人才引进,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先后出台《岑巩县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办法》《岑巩县人才科技奖励补助办法》等引才政策,大力实施教育紧缺人才引进工程。针对符合相应条件的人才一次性给予10-15万元的安家费补助,同时提供一套人才公寓免费居住,真正把人才吸引进来。先后从“211”以上师范类院校引进教师116名。采用创新机制育才的方式,实施教师培训“千人计划”,每年培训教师9000余人次,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认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对新任教师进行任职业务培训,安排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内容开展校本研修,举办中学、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举办校长能力提升培训,全县中、小学思政教师培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的教育活力,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三)强化课改创新,不断推进品牌建设。教育改革是区域性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各中、小学不断开展课改创新,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稳步推进,推动教育快速发展。同时,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管理、激发学生潜能“三优一激”管理及“三德教育”、家校共育、劳动教育等模式,各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全县科研兴教取得新成绩,2020年9月以来,在州级以上课题结题16项,县级课题结题33项,获省级立项课题1项,州级9项;教育科研课题获州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共举行30个学科优质课竞赛与推送工作,其中获州级一等奖3人,州级二等奖28人,州级三等奖14人。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基本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积极组织开展好“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微课竞赛”、“一师一优课竞赛”,开展了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研修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
(四)开展心理辅导,不断加强学生监管。为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浙江省建德市对岑巩县帮扶的契机,加大与建德市的教育协作,补齐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短板,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管理机制,逐步把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成“全州标杆、全省示范”课程。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检查工作,专门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设置检查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进行合格验收,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常规督查,查找问题与不足,提出整改方向,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整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深入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新三好”德育教育,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加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摒弃长期以来群众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不断引导群众自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
(五)聚焦课后服务,认真开展督导工作。高度重视“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课后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对“双减”工作的领导,充分认识“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制定“一校一案”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5+2”时间要求,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和教育教学资源,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建立健全课后服务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师生安全防范和卫生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确保校园安全。今年来,全面开展教育扶贫“回头看”,认真执行“绿色通道”,按标准范围为全县4233人次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费用281.28万元,确保“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障碍入学。
三、存在问题
(一)财政投入有限,一批教育项目难以推进。近年来,由于财政困难,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县第四幼儿园等基础项目建设停滞不前,急需启动县第五小学项目建设;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教育补助资金存在拖欠现象,难以保障到位。同时,一些学校的“班班通”和实验室设施老化,实验室、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等缺乏,学校功能不全,陈旧的教育设施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快速发展需要。
(二)学位供给紧张,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凸显。随着岑巩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性教育高地”的聚集效应,现有学位已不能满足学生增长的需要,城区四所小学办学规模严重超标,在校学生9818人,超员3718人。城区两所初中在校生5414人,超员2014人。城区学位供给保障机制落后,学位将持续长期紧张,矛盾逐年突出。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乡镇中、小学及教学点存在资源闲置的情况。
(三)幼儿教师紧缺,学前教育公办资源不够。全县公办在园幼儿4210人,应核编制467人,已核编177,缺编291人,已招录163名幼儿教师,实际缺人304人。在编教师数偏少,各幼儿园均采用自聘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当前各幼儿园的公用经费主要用于临聘教师工资,导致学校运转困难,临聘教师待遇低,流动性大,保教质量差。特别是城区公办幼儿园学位不足,入园难现象十分严重。而乡镇民办幼儿园除了按规定收费外,政府政策性补助未能兑现,又没有其他资金来源,出现举步维艰的境地。
(四)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取消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奖,难以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未实质性拉开差距,干好干差差距不大;未兑现25%的绩效增量补贴,导致班主任、中层及以上干部、超工作量的教师工作激情不高;平庄、天星两所一贯制学校中学、小学由于上课时间差异,在管理上难以兼顾,在中学、小学教师互调上受职称评定限制,难以整合资源,导致部分乡镇中学和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五)教师人才流失,引才留才难度逐年增大。近年来,各地都在出台引才政策,优惠政策比岑巩县优越很多,导致人才引进难度逐年增大,加上财政困难,难以兑现引进人才经济待遇和住房待遇,教师人才流失严重。近几年从 “211”以上师范类院校引进教师116名,已流失37名,流失率达31%。加上高中优质生源流失严重,造成县第一中学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优生控流工作有待加强,周边县市中考、高考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对全县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造成巨大压力。
四、几点思考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举全县之力办教育的氛围。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围绕打造“区域性教育高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县第一中学新校区校舍、县第三中学学生食堂通道、县第四小学体育场地、羊桥小学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配齐配全学校功能设施建设,尽快推进城区第四幼儿园、县第五小学建设项目,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统筹上级下达的教育各类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形成举全县之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氛围。
2、优化布局调整,坚决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要科学制定教育布局调整规划,认真研究新国发2号和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或匹配资金,在主城区新建3所幼儿园,新建1至2所小学,新建1所初中,缓解城区学位紧张压力,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同时,要办强龙田中学、天马中学、羊桥中学等区域性初中,整合大有中、小学和思旸中、小学,推进县第四中学、县第三小学、县第四小学集团化办学,为全县通过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普惠评估验收奠定基础。
3、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探索“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深化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按岗聘任、教师教育流通的用人机制。要健全和完善教育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奖,改革教师收入分配制度,适度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差距,兑现25%绩效增量用于解决班主任、校长、中层干部和超工作量教师的补贴。加快推进思旸、大有两镇同城化改革步伐,不断优化教师资源。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工作方案,提高引进人才待遇,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要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要加大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购买服务、招聘辅助教师、事业招聘、特岗招聘等方式,逐步解决公办学前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问题。
4、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要尽快对教学点进行调整优化,对乡镇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要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升级更换班班通、智慧教育、实验实训等教学设备,加大对体育、艺术、科技、劳动等课程设施设备的投入,强化学校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阅读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
5、建立考核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估效应。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建立趋于公平、公正、合理的实施细则,优化对学校、教师的量化考核。要进一步加强对涉教部门和乡镇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估考核,构建教育激励评价体系,让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成为常态,充分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
(作者单位系岑巩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