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14日

小丹江:用美丽回答一切

○ 通讯员 吴正豪

榕江县平阳乡小丹江村,位于县城102公里,距州府凯里92公里,坐落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面山脚的“丹江河”和“昂英河”沿岸,为黔东南榕江、剑河、雷山、台江四县交界点。全村由小丹江寨、新寨、南丹寨合并而成,共有9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寨、441户1415人,苗族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旅游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正在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民族原生态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充满无限魅力。

丹江村区位优势突显,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丽,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保护完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以及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近年来,得到上级多部门授予多项荣誉和发展定位。2008年小丹江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 ToyoTA联合授予“2008·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事迹表彰奖”;2014年被国家民委列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和“乡村甲级旅游村寨”;2020年7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20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被列为黔东南州特色田园乡村和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村。

去年的3月8日,我等一行从榕江县城出发,经过寨蒿、乐里、平阳前往小丹江,沿着美丽、宁静的河谷,在风景线上行走。这一天,春光也越发变得更加多情灿烂。重山之间,随处可见一湾碧水,蜿蜒曲折,若隐若现;山河之处,野樱桃花在山岭怒放,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山水魅力梦幻的地方。当乘坐的大巴车转出一个山口,寨门的大牌坊告诉大家:小丹江到了。只见苗寨四面青山环抱,山体宽厚、雄伟。源于雷公山脚下涌出的丹江河、昂英河蜿蜒流淌,将苗寨与田园一分为二。村寨依山就势,碧水环绕,次递而居,层次分明。整幅画面因山、水的搭配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曲线美,以凝固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寨子依山,可以遮挡冬日寒流;面水,可以迎接夏日南来的凉风;近河,可使农田灌溉得以水的保障;居址高出河岸,则免除淹涝之灾。这不是刻意雕琢的景观,苗寨向我们展露出她大美无言的风景轮廓,赋予苗寨以阔大、深厚、古朴、幽雅的氛围,真是人类栖居最适宜的地方,这种视觉的震撼,让我与同行朋友无以言表。

装载38名演员的大巴车,径直行至小丹江村委会门口的芦笙坪边停了下来,他们是县苗学研究会、县人力资源促进会组织前来与当地苗族群众欢度“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城关美女、俊男。

顿时,芦笙坪上的芦笙响了起来,等候多时的苗妹们也围拢过来,手拿糯米饭、端着米酒和白片猪肉,在展示她们的迎宾礼仪——拦门酒。先不说牛角酒你能够喝多少,光是看着那些打扮得光彩照人的美丽苗家女子,听着她们在舞动中发出的银饰声响,你的心恐怕早已都醉了吧?如遇到她们唱飞歌给你敬酒,那不醉恐怕是不行的。

下午的节目联欢更是异彩纷呈。舞场上,“全副武装”的姑娘们,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节日盛装,脸上略施脂粉,配上白得耀眼的银首饰,身上的项圈、银片、银铃、银坠叮当作响,头上的银角光彩夺目。一个跟着一个,随着后生吹奏的芦笙曲调,向前挪动或左右扭转,一个个楚楚动人、风姿绰约。可以说,她们的美丽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欢歌笑语闹热在雷公山下、小丹江河畔,加上民族大团结歌舞气氛渲染,使整场联欢活动充满着大美的震撼力……

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小丹江的美人了!有歌赞曰:“莲花好水牛,丹江姑娘美。莲花牛,断只角,也还打。丹江女,有缺点,也还美。”“像蜜蜂一样劳动,像蝴蝶一样生活。” 这些美女, 即使在田里劳作的时候,也不忘在发髻上插一朵鲜艳的大红头花,随处都可以看见她们数不清的美艳笑容。

不少县城人士未到这些乡村之前,总以为少数民族女孩子的美属于山野之美,其实不然,小丹江女孩子美得端庄秀丽,反而更接近中华文明的主流淑女形象。如果不是那套银饰叮当的民族服装,她们的容貌,似乎刚从长安梨园或扬州豪宅中走出。更让我们惊讶的是,问起她们的家史血缘,她们都会嫣然一笑,说自己是蚩尤的后代。

你听过她们高亢、明快、奔放的苗族飞歌吗?那歌声常常声震山谷,传至三五里以外。这声音,是这个民族全部生命从容而又尊严的诉说。这个民族早已把他们对遥远故土的深情回忆,变成了这样的歌声。在这样的歌声中,祖先就这样把身世交给了后人。或许,这就是苗族飞歌的起源吧?

幸好,在苗族古歌中,许多历史细节被记载下来,一代代传唱。直到他们熟悉了这个陌生的地方,直到他们在黑暗里不再感到恐慌,直到他们开垦出新的耕地,直到他们水田里扬起了新穗,山野里飘来熟悉的稻香……听着山坡上激昂高亢的苗族飞歌,看着掩映在山坡下、河坝边的层层木屋,似乎总能唤起很多美好的想象。

小丹江,苗族第五次迁徙落脚的美丽苗寨。

在那次历史大迁徙中,不同的选择却决定了他们后来的命运:一些人留在了平原,后来被淹没在动荡而单调的历史长河里;一些人来到山地,与西南高原的古代群落一样,顽固地保存着古老的面貌,在历史的惯性中缓慢地演进着。

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他(她)们骨子里头的精神,始终伴随着信物一样的东西,传承在一代代苗族人的生命里,它就是芦笙。那些旋律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开始,从跋山涉水的长征开始,如此刚烈,如此持久,一直在历史旷谷里激越地回响着。今天,我们该怎样描述它,才不至于对这个民族的心灵之歌无动于衷呢?无论你是谁,无论你从哪里来,无论你到哪里去,只要你站在这音乐和旋律的面前,都无法不为之动容。

你大概和我们一样,从走进小丹江的第一个画面开始,会喜欢这个地方吧?那种喜欢,不是简单地被打动、被震撼,而是静静地牵挂并沉迷其中。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你也不必爱上她,却不妨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去观察、去体验,感受小丹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细节、每一幅画面就可以了。

从小丹江回来的时候,无法忘怀看到的一种眼神。那是一种似水的柔情,夹杂着些许羞涩的柔情,一种沉溺在白日梦中而无力自拔的柔情,有湿润,还有些歉意,她会让一个行者的心旌摇荡起来。我相信,这是一次带有偶然性的美丽相逢。

再见了,小丹江,待到明年花开时,我们还会再次造访你的美丽与微笑!

--> 2023-02-14 1 1 黔东南日报 c209519.html 1 小丹江:用美丽回答一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