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15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张洪辉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这一重要论述,高度凝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新理论、新实践和新政策,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题主线、主要任务和制度保障,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必将引领全国各地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黔东南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我们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深刻领会和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对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根脉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搞好民族关系和维护民族团结,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思想,既与我们党历来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高度凝练了新时代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

党成立初期,就明确提出了“反对一切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一切彝汉平民,都是骨肉兄弟”等新主张。

长征时期,红军尊重沿途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开展民族工作、实践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1934年底红军长征进入黔东南时,红军就作出“关于注意与苗民的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规定,明确不打苗族土豪,不杀苗族有信仰的乡甲长,不杀苗民的牛;1935年1月进入遵义后,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重申“对于苗瑶等少数民族,主张民族自决,民族平等,与汉族工农同等待遇”;1935年4月进入贵州镇宁地界,彭德怀、杨尚昆通过向布依族首领陆瑞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争取到了布依族群众的支持,签订“反蒋协定”,使红军顺利通过北盘江,取得了长征突围的主动权;1935年5月进入彝族地区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这些反映出,我们党在长征时期,就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结合,是党的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党积累了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党把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制定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系列民族政策,并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有力地解决了系列民族问题,促进了民族平等团结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巩固民族团结的新形势、新任务,鲜明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对维护民族平等团结作出《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两次主持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进行部署,着力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和发展进步问题,积极引导各族人民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全力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特别是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十二个必须”,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根本问题,高度凝炼了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新思想新理论。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着强大的生机活力

一直以来,正是我们党对民族平等的坚定维护、对民族团结的精心呵护,与时俱进制定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才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从而把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有力推动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带动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引领民族团结进步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以黔东南为例,这个始建于1956年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六十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撕掉了“人无三分银”的标签。经过多年的发展,黔东南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州时的1.2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5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7亿元,是建州时的713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州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通过新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就业等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89万元、4679元提高到了2021年底的3.74万元、1.23万元,增幅分别达到98%、162.6%。“十三五”期间,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2014年建档立卡的12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8万农村搬迁群众搬出大山,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尽管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但黔东南“人无三分银”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

二是在“地无三尺平”的山地铺就了通达四方的大道。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山高坡陡、道阻且长过去一直羁绊着黔东南的发展。多年来,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黔东南致力于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州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发展支撑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交通建设实现了跃越式发展,2013年凯里黄平机场建成通航,2014年、2015年过境的贵广、沪昆高铁相继建成通车,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2017年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运”,2018年实现“组组通硬化路”。新时代十年,黔东南迈进了航空时代、高铁时代、高速时代,融入了周边省会城市及全国主要经济区2至7小时经济圈,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南下粤港澳、东进长三角的“桥头堡”。

三是对“天无三日晴”的说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在“天无三日晴”的气候条件下,造就了黔东南生态突出、空气清新、山环水抱、有山有水有乡愁的怡人风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全州满目是青山、处处是绿水,生态环境指数排在贵州省前列,绿色成为了最靓丽的底色。目前,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排名第2位,森林覆盖率达68%,城市(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9%。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已对“天无三日晴”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为黔东南贴上了绿色生态的靓丽名片。

可以说,黔东南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党的民族政策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缩影,是黔东南州贯彻我们党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安排部署取得的实践成效。这充分证明我们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效是明显的。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着深刻的时代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民族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国家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应更加坚定自信,充分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特色道路是正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必要的。

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稳定的现实需要。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总体保持了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一些恶劣事件对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进入新时代,国际上民族主义思潮和一些极端思潮、活动对我国的倒灌干扰有所增多,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遏制打压变本加厉,打“民族牌”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近年来,就发生了不少西方国家借口民族问题,打压我们国家的事件。比如,2020年9月美国疯狂炒作涉疆议题,反复污蔑抹黑新疆存在所谓“强迫劳动”现象;2021年3月还接连讨论两项对新疆的法案,要求美国企业不要使用新疆的产品。又如,2022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不顾我国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台湾地区,严重侵犯我国国家主权安全,严重危害台海和平稳定。这些都说明,我们国家越发展壮大,越会遇到阻力和压力,越需要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团结统一。

另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发展上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过去为了弥补地区间、民族间差距,我们国家采取了差别化的支持政策,现在包括黔东南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黔东南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其他地区的起点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条件不一样,但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是一样的。黔东南虽然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但与全国相比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又是相对滞后的地区,实现现代化还有很多短板。比如,在脱贫攻坚成果上,黔东南16个县市中有15个是脱贫县,其中4个曾是深度贫困县,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任务比其他地方更艰巨、更繁重。又如,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2021年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排名中,黔东南最高的凯里市只有295.41亿元,排全省后11位的全部是黔东南所属县,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不到全省的十分之一,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仍相对滞后。如果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黔东南,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掉了队,就会拖全国全省的后腿。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并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这就要求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意识,广泛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黔东南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一起做好民族工作,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二是必须把推动加快发展作为根本要务,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引导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把全部心思凝聚到发展上,把全部力量汇聚到发展上,紧紧围绕“四新”抓“四化”,坚定不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民族地区以一定的发展速度支撑高质量发展,补齐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各族群众收入,不断缩小黔东南与全省全国的差距。

三是必须把共同团结奋斗作为根本主题,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高地。紧紧聚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拓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着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引导各族群众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办)

--> 2023-02-15 1 1 黔东南日报 c230901.html 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