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18日

芦笙声悠扬

□ 吴 波

1

“轮告轮、轮,轮告轮、轮……”

疫情解封后的这个中国年,城乡一派欢腾。各处充满地域色彩的民俗活动如期举行,异彩纷呈。彰显着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大国正走向复苏、走向崛起。

正月期间,我跟随朋友来到他的老家剑河县岑松镇上岩村观赏当地民俗活动——跳芦笙舞。人还没下到村口,悠扬浑厚的芦笙曲调已飘过山梁,回荡在村庄上空和行人心坎上了,让人莫名亢奋。

村口山坳上,一向岑寂得只有几只阿猫阿狗在嬉闹的篮球场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只见几个鼓着腮帮的山民手擎芦笙神情专注地吹吸着,身段也随着音律而尽情摇摆。一群身着盛装的苗家少女踏着欢快的鼓点舞蹈翩跹,外围的小伙子们也舞得神采飞扬。更有趣的是堂中那几个刚从酒桌上下来的老翁村妪,摇摇晃晃地手舞足蹈,状如济公,醉态可掬。

四乡八邻的游客络绎赶来,古朴的上岩村沸腾了。

2

“轮告轮、轮,轮告轮、轮……”

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连《诗经》都这么写了。

苗族没有文字,一部苗族祖先蚩尤战败中原后被迫销往西南山陲的迁徙史,只能靠苗族的古歌口口相传。如今,苗族妇女盛装上那些精美的刺绣,无不雕绣着一个个民族的图腾,一针一线总关情。缓缓挪移的舞蹈,则是他们千百年来迁徙的脚步啊,筚路蓝缕、苦难深沉。其间有一个动作是华丽地转过身来,左右脚往返踩踏,频频回望,兴许是蕴含着对中原大地无比的眷念吧。

斗牛、招龙、踩木鼓、跳芦笙……这些张贴着地域标签的民族节庆活动,一直流淌于苗族儿女的血液里,有如胎记,情有独钟。而从他们酒气十足的嘴里唱出来的那些粗犷高亢的苗族飞歌,余音绕梁、荡气回肠;清脆悠扬的马郎情歌,则优美动听、勾魂摄魄;声调平缓地围炉酒歌,亦是直抒胸臆、诉尽衷肠。

舞也罢、跳也罢,歌亦罢,吼亦罢,无不都是在找寻一处情感宣泄的闸门,释放心中积郁的块垒。宣泄出来了,血脉舒张了,心埂通透了,幸福指数也上来了。

用他们的话来说:给个主席当也不干了!

3

“轮告轮、轮,轮告轮、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大疫封控三年,让这些早已衣食无虞的人们憋闷得太久了。去日苦多,不如及时行乐。

你看,那些终日埋头于车间流水线上的打工妹加进来了,银饰铿锵,翩翩起舞;那些长年奔走于工地间的农民工加进来了,衣着时髦、豪迈奔放;那些终年独守寂寞的空巢老人加进来了,童叟吹笙、婆媳共舞;连那些一向矜持的干部、商人、学生以及尚未涉足过的游客,也纷纷加了进来……

过年了呀,就该抖尽尘世间一身的烦恼,开开心心、酣畅淋漓。毕竟,漂泊可以很久,花开只有这一刻。

然后,该干啥干啥去,带上这些美好回忆,去温暖无尽的岁月。

--> 2023-02-18 1 1 黔东南日报 c209963.html 1 芦笙声悠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