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18日

遇事礼让

○ 齐振松

我父亲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受过道德、礼仪教育。我从小就受到父亲“遇事礼让”的熏陶,他常常教育我说,“为人处事不要硬邦邦,与人交往尤其是邻里之间接触要礼让。”

记得我父亲在世时,有一次,农村老家邻居老叶在大门前砌筑围墙,当时父亲在菜园地里劳动,几个小时后回家,看到邻居砌围墙已砌到咱家老房子旁,多占过来40厘米宽,当时父亲心里虽然很难受,但没发脾气,只是对邻居说,老叶呀老叶,你砌围墙前也不仔细量一量,多占过来这么宽,你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占人家的便宜呀。邻居连连点头,表示歉意。村里有人说我父亲太老实,为何不叫邻居把围墙拆了,让其退后重砌,就是不拆最少也得让他赔你点钱。而我父亲笑笑说,算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礼让一下好了。他老人家真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遇事礼让,我父亲也并非无原则的礼让,他坚持是非分明,当让则让,当不让毫不退步。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年的父亲曾干了7年村林场会计兼粮食保管员,每年掌管着数万斤稻谷、玉米、番薯等,除了林场员工中午用餐,其余用来喂养几十头猪和牛。一次,一位亲戚因为家里缺粮,跟我父亲商量说,村林场粮食多得很,等晚上没人时你把仓库门打开,我拿麻袋去装些谷子回家接济吃粮紧张,神不知鬼不觉,说着从包里拿出一条香烟递给我父亲。父亲严厉地说,绝对不行,公家的粮食一点都不能动。

父亲遇事礼让的行为也深深地教育了我。母亲去世后,一次,我和妻子回乡下老家看望父亲,住了两个晚上。为了不耽误工作,我把父亲接到开化家里玩,我们坐晚班车回到县城已天黑。一到家里大吃一惊,发现大厅里全是水,有脚掌那么深,连大厅旁让我父亲住的小房间也进了水。原来是楼上住户水龙头坏了,头天楼上也没人,水从墙缝里流了下来,雪白的墙壁变成又黄又黑的花墙壁,墙边的衣柜也渗进水了,衣服水淋淋的。我们赶紧拿水桶、扫把、畚斗排水,足足干了一个多小时,才把家里的积水清理干净。当晚,我拨通了楼上住户的手机说明原委,对方却说,“我们现在正忙呢,有事明早再商量”。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说就挂断了电话。顿时,我一股怒火直上头顶,“这个不会做人的东西,我非要上楼去讨个说法,让他赔偿损失”。当我气急地要上楼时,父亲拦住我了,“住楼没办法的,这档子事谁也保证不了,再说他们也不在家,赔个啥”!次日一早,有人敲门,打开一看正是楼上邻居,脸上清晰地写着愧疚和不安,连连向我们道歉,并说要加倍赔偿。想起父亲昨晚说的礼让话,我心中的怒火即刻被熄灭了。幸亏父亲及时阻止了我,否则,不知要与邻居闹出多少不愉快的事来。

--> 2023-02-18 1 1 黔东南日报 c209969.html 1 遇事礼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