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20日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 袁文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乡村文化短板日益突出。有的地方搞撤村并居,一个个村庄在消失,一些传统文化也失去踪影;一些老艺人、老匠人手头的手艺、民俗无人传承;更有甚者,把乡村文化异化为建设文化墙,忽视了农民对文化期待的实质内容。因此,各地要以“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为契机,在以往丰富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力打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要“摸清家底”,做好本地各乡村传统文化项目的归纳梳理,掌握其形成历史、表演形式、发展演变、流行区域以及主要代表人,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并结合本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对那些具有文化底蕴、突出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进行创造性继承和保护,让真正有发展历史、有传承价值、有乡土味道的文化“活”下去。

要针对乡村存在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以及封建迷信等陋习,在组织文化活动时,注意从乡民最关心的问题、最迫切的需求切入,通过“文明户”“好儿媳”“好公婆”等评比活动的开展,并将其动人故事搬上舞台,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美德的弘扬与传承,进而让好的乡风民约、家规家风等文化基因“活”现出来。

要下大力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推进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体育健身设施等惠民工程建设,把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同努力培育乡村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并坚持活动引领,从而在乡村培育出适合现代文化“活”起来的土壤。

--> 2023-02-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10065.html 1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