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尚刚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们已起步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务必”的重要论断,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按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认真总结借鉴历史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党的事业创新发展。
一、深刻理解“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在继承中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特别是其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一切都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引领,是新时代统筹推进“四个伟大”的必然选择,进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代代革命先辈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推翻了反动阶级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换来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回顾我党发展成长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展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前景的时候,“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包含着睿智的人生哲理,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经验,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对我们党执政兴国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思考。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奋斗的要求。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决不能开历史倒车,不能再走老路。1991年12月的苏联解体就是一个深刻的启示。这个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曾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一个有近2000万党员的大党,“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背离了初心、抛开了使命,走上了改旗易帜的邪路。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动摇,永远把人民当成江山,永远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二、为什么要在“务必”中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说明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面对历史转折时期的严峻考验,头脑是非常清醒的,并向全党指明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完成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党和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时候,又一次为全体党员同志锚定了新的时代方位和奋斗坐标。
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不得不提到西柏坡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伟大胜利,我们党即将成为一个全民拥护的执政党,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即将变为现实。在这样一个重大转折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革命胜利和全面执政的严峻考验,我们党不负民族和人民的众望,经受住了历史性的挑战和考验,胜利地实现了伟大转折,成功地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取得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党在执政条件下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防止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产生,永远保持其先进性、革命性和纯洁性,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只有继续加强党史教育,传承和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并在各种利益引诱下守住底线,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赶考”的一项需长期坚持又高度严肃的原则。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党中央决定设北平为首都。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李自成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背景下,形成“两个务必”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也提出了新的“赶考”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
以史为鉴,这种“赶考之路”提醒着我们,要坚决杜绝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严禁地方和部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禁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出现,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确保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党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
斗争,它有多方面的形式。对外,我们要勇于对一切侵犯我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的敌对势力作斗争;对内,我们要坚决同一切违法乱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作斗争。
长期以来,一些外国势力经常对我国进行无中生有的大肆歪曲和抹黑,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对这些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进行坚决的斗争和反制,中华民族就会像一只羔羊一样任人宰割,就有可能回到受殖民统治的旧中国。对外亦是这样,对内我们不但要驰而不息地与一切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犯罪分子作斗争,特别是对违反党纪问题的一切“四风分子”,要依法重拳打击,要毫不手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长期坚持和巩固下去,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大力“打虎”“拍蝇”“猎狐”,清算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从这些违纪违法人员身上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把为人民服务当成政治责任,而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钱的资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大肆捞钱,收受各种贿赂,不但败坏了党的风气,而且给政治生态造成了恶劣影响,最终葬送了前程,影响了家庭和子女。据《贵州日报》2022年10月14日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598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2754人,党纪政务处分18840人;共处置问题线索279378件,立案133703件,党纪政务处分129250人,移送检察机关4756人。黔东南州被处理的党员干部也不少,这些贪污腐败分子的落马,就在于我们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把人民当成江山来呵护,一心为人民谋幸福,一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才成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来到西柏坡,在这里强调了坚持“两个务必”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对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果断出手、坚决斗争,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历程都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四个专题“坚持敢于斗争”中得到了忠实体现和充分反映,这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又迎来一场艰巨的“赶考”。只有坚持“三个务必”,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才能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只有坚持“三个务必”,才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上道不变、志不改,才能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有坚持“三个务必”,我们才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凝聚力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黄平县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