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23日

读书的乐趣

○ 章铜胜

春节和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总想多陪陪家人,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看电视,或是聊聊天,有时也出去走走,感觉很好,甚至会觉得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可是,等这段时间过去之后,心里忽然就觉得有些空落落的,究竟因为什么,一时又想不明白,大概本来就是难以想明白的事情。

上个周末,一个人在家里,没什么事可做,就把前段时间没有读完的几本书找出来,用一天半的时间,全部读完了。那几本书已经读了大部分,每本书所剩的内容并不多,也就快快地读完了。我读书通常是有计划的,但执行力并不很强,一本书稍厚一点,或者内容艰深一点,可能一两天还没有读完,剩下的内容又不够一天读的,就放下了,换另一本书来读。有时书桌上就会堆积几本没有读完的书。我知道这种习惯不好,有时读过的内容会缠杂在一起,若是拖延久了,对书的内容也记忆模糊,好在我会及时读完那些未读完的书。在集中读某一类书时,这样的读法,也有一些乐趣,在不同的书里,常会有一些触类旁通的发现。譬如,同一件事,或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表述,两相比较之下,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同时读几本不同种类的书,会让自己注意力更集中一点,在不同的文字和语境之间切换,也会增添比只专心读一本书时更多的兴趣点,从而更有趣味些。

有趣的文字和植物一样,是会生长的,会让你对这类文字产生迷恋,从而欲罢不能。我第一次读废名的文字,是近三十年前的事。当时无所事事,从旧书摊上淘到一本废名的《桥》,读后很喜欢,就央求旧书摊的主人帮忙搜寻废名的书,只是当时能找到的书不多。过了十多年后,买了一套六卷本的《废名集》,才了却心中对于一种文字的惦念。从读废名开始,渐渐喜欢上沈从文、汪曾祺等人的文字,那些文字在心里,也会枝枝蔓蔓地生长开来,像一棵树的枝干,也像一棵树的地下根系,那种喜欢,只有自己的心里是最清楚的。感受着文字在心里日渐生长成一道风景,最快乐的当然还是自己。

读到喜欢的新书,是一次美好的遇见,你还不知道自己和这本书的缘分有多深,你甚至也不清楚这本书能带给多大的快乐,有时远超一本书本身。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闯进大门、升堂入室,或者时常去某位老师的家里串门儿,但我在那些书中,确实遇见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也在不断地阅读中,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在书中,也能看见那个不太熟悉的自己。

喜欢一本书,会重复去读,有时是短期内的多次阅读,有时是每隔几年读一次。对于喜欢的书,每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那是一种可以反复回味的乐趣,就像是我们童年时在秋收后的田野里拾秋,捡拾农民收获后遗留在田间的麦穗、稻穗和豆粒,每一点小小的收获,都能让人惊喜不已。这种喜悦,就像海涅在《读〈堂吉诃德〉》一文中说的一样。海涅说他童年知识已开,颇能识字以后,读的第一本书便是《堂吉诃德》。这本书,给海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在很多年后,他还绕不开那个巧妙的圈子,忘不了童年的情思,“因为我记得每隔五年就读一遍《堂吉诃德》,印象每次不同。”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大概都和海涅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堂吉诃德》,一本可以反复去读,而且也是常读常新的《堂吉诃德》。

--> 2023-02-23 1 1 黔东南日报 c210336.html 1 读书的乐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