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25日

第三卫生间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用好

○ 张全林

儿童能否被父母带入异性卫生间,时不时引发争议。现实生活中,母亲带年幼的儿子外出、父亲带年幼的女儿外出、女儿带着年迈不能自理的父亲外出、儿子带着年迈不能自理的母亲外出,还有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孕妇和残障人士等,上厕所都会遇到这种尴尬无奈。

据研究,儿童自三四岁就开始有了性别意识,也能分辨周围人的性别。在这个年龄段,一方面,由于孩子年龄小,并不具备自理如厕能力,需要家长在旁“助解”;再一方面,也是出于低龄儿童的人身安全考虑,孩子独自上公厕或妈妈去卫生间留孩子一人在外等候,确实并非优选。男童进入女厕侵犯了女性的隐私权,的确不妥,而妈妈带男童进女厕是出于安全考虑,实属迫不得已,如何找到平衡点,才是更应该关注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随着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公共服务设施也需要“上前一小步、文明跨大步”,包括设立第三卫生间、提高男女卫生间的私密度、在男厕中增加私密隔间等。第三卫生间无使用性别限制,主要供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尽快在公共场所普及第三卫生间,才是避免尴尬、解决问题的托底之策。

截至2021年11月,全国约有近一万座城市公厕中设置了第三卫生间,约占城市公厕数量的6%。在儿童友好型城市、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突出儿童主体性,适量增设第三卫生间,满足儿童的特殊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才能解决好儿童进异性厕所的世纪性难题。这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做功课。

一个幼童进入异性私密空间如厕,不光是引发第三方的不适,也会对这个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消除带孩子上异性厕所现象,除了加快第三卫生间建设,其推广使用也很重要。如果大众对第三卫生间缺乏了解,即便建了使用率就会大打折扣。

可见,第三卫生间的建设是一方面,在全社会加强普及宣传,促进育儿观念改变,适当布置现场提示语,强化引导,才能物尽其用。在加大第三卫生间建设力度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公众对第三卫生间的认知度,尤其要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有效的传播载体,如短视频、公益广告、影视剧中植入等方式,推动第三卫生间走进公众视野,提高第三卫生间使用率。

--> 2023-02-25 1 1 黔东南日报 c210587.html 1 第三卫生间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用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