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 希
周末,我正在书房看书,突然听到餐厅里传来一阵尖锐的声音,开门询问,女儿小声地回答我:“我刚刚想拿糖罐,不小心打破了。”打碎的是一个南瓜型的玻璃糖罐,雪白的糖粒掉在地上,散得到处都是。这个糖罐是我刚刚买来的,很新颖的造型,我很喜欢,而且才刚装进去1.5公斤白糖,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很是失落。
想起前几天,女儿刚打破了一个双层玻璃杯,还打破了一个分餐盘,当时跟她说,以后要拿什么一定要小心,她答应得好好的,可就是不长记性。我不由得有些生气,声音不由得提高了一些:“你看你都犯了多少次这样的错了,不是打破这个,就是打破那个,能不能用点心?”
她不说话。摆出一副“事已至此,不必难过”的态势,在她看来,打破东西就是习以为常的事。
我突然间就忆起前几天在一本书上看到说,孩子犯了错,不要马上去帮他处理犯错所造成的后果,要让他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要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孩子才会在以后的生活里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想起原先一旦女儿打破东西,我怕东西会扎伤她的手,让她走开一远,全权由我来清理。我从没有让她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没有让她深刻地感受到因为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后果。这一次,我打算让她自己处理“案发现场”。
听闻这个“狼藉”的场面要她自己来收拾,女儿犯了愁:“妈妈,这个怎么扫?到处是糖,脏死了。”我耐心地回答她:“玻璃碴千万不能用手碰,容易受伤,先要用扫把扫干净,然后再用拖把拖两遍。”我教了她怎么做后,便走开了。我偷偷观察她的行动,发现她发了一会儿呆之后,意识到我是不是插手的,只好怏怏地收拾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过去检查,发现冰箱底下还洒了一些糖,我让女儿清扫出来。她不情愿地说:“这么麻烦呀,那么一点也要扫出来啊。”“当然了。”我跟她说,“要把糖扫得一颗不剩,否则会招来蚂蚁。”见我说得挺严重,她也只好拿扫帚重新打扫。
整整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女儿才清理干净。干完活她说很累,躺在沙发上休息了很久。我故意说:“要是你小心一点,不打碎罐子,这会儿你应该在看动画片了,这罐子是我20块买的,白糖是15块买的,你看,你一个小动作,损失可真大。”女儿听了埋着头没说话,但我知道,这应该是听进去了。
后来,只要她犯了错,如上课忘了带课本,作业忘了完成,或是出门忘记带钥匙,上学忘了带饭卡,我都不会及时帮她处理,而是让她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让她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她粗心大意的毛病改掉了很多。
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孩子才会快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