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荣宣) 近年来,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途径,通过“制定一个积分管理标准、建立一套积分兑换机制、辐射一批积分治理平台”,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构建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制定一个积分管理标准。以问题为导向,找准治理小切口,聚焦当前基层治理的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调解、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难点重点问题,制定涉及公益美德、公共服务、移风易俗等11类49条方面积分考核内容的《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积分制”管理标准清单》。按照“积分”管理标准清单印制不同“面值”积分卡,根据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成效对照积分管理标准清单进行发放。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积分10万余分,受惠群众3.3万余人。
建立一套积分兑换机制。积极主动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将东西部社会捐赠资金、省妇联、省政协爱心款项等资金进行整合,成立“积分制”公益基金,倡导社会各界将爱心公益运用到支持基层治理公益中,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保障爱心积分兑换机制的循环运转。与辖区大型超市进行物资兑换合作,配套定点设置一个爱心积分兑换超市,为群众提供积分兑换平台。在积分兑换日常管理中,社区工作人员兼职负责积分统计工作,确保“爱心超市”积分兑换操作的规范化和公开化。截至目前,募集爱心款项、物资等价值15万余元,东西部协作社会捐赠资金80万元。
辐射一批积分治理平台。依托社区积分管理体系,围绕基层党建、道德建设、法治建设等多点发力,创新建立乡村振兴夜校、“四点半”课堂以及“夕阳焕活力·老年再学习”等主题系列活动。激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夜校、疫情防控值守、志愿者日常巡逻等常态化治理活动,优先将积分突出的家庭、个人推选为“楼长”“卡点负责人”“队长”,对参与服务志愿者、活动表现突出者进行积分奖励,增强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文艺学习、公益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2年,社区党员群众参加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夜校”等志愿活动共计1700余人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四点半”课堂500余期,辅导学生8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