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2月27日

滚仲“厄劳榔”栽岩

○ 通讯员 吴正豪

榕江县平江乡滚仲村苗寨有一处叫“昂松月”的芦笙坪,在它的旁边立有一块苗语称“厄劳榔”的栽岩,记录着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传奇故事。

相传,在久远的年代,滚仲寨上有个长得非常漂亮的“打弊”(姑娘),名叫阿雾。她心灵手巧,样样能干,歌声悦耳动听,苗家的芦笙舞她跳得让人沉醉,真是人见人爱。当她长到十六七岁时,出落得就像一株开放在荒郊野岭上的酒酿花,醇香诱人。前去她家求婚的人就如“蚂蚁赶场”。而她那死要面子的父亲,对上门求亲的青年人总是挑三拣四,不是讲这个穷,就嫌那个丑,就是不答应。山上的酒酿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转眼过了二十个春秋,姑娘仍留家未嫁。

一天,只见一个年青后生肩扛猎枪从她家门前走过,枪尖上挂着一串野鸡,野鸡毛五光十色,艳丽夺目。后生人虽穿得破烂,但身体长得结实精神,姑娘一见就暗中喜欢。这位青年名叫老德,家就住在离滚仲十里开外的寨子。他十三岁那年母亲去世,与年老的父亲相依为命。因家贫穷,二十多岁了仍没钱娶上媳妇。

有一次在滚仲过苗年的芦笙场上,阿雾与老德有缘相遇,两人都觉得相识恨晚,后来慢慢地建立了感情。老德为了天天能与阿雾相见,就在附近山上搭棚狩猎。阿雾也设法瞒着父母,躲避寨上人的眼睛,借故到山上打猪菜,偷偷来会心上人。只要一天不见,两人的心头就像被掏空似的难受,悬吊吊地放不下来,似掉魂一般。由于你来我往,他(她)们之间的感情日益加深,已到了分不开的地步。但长期这样偷偷摸摸、担惊受怕的幽会终不是个办法,老德只好硬着头皮上门求亲,但均遭阿雾的父亲拒绝和刁难。多次哀求,也终无结果。在万般无奈之下,阿雾在一天夜里离家逃走,后又被家人捉回。为防姑娘再逃,父亲将她锁在房中如笼中之鸟,眼望青山难出笼。她母亲也整日在家守着,防她再逃。阿雾无奈,天天以泪洗面,彻夜悲歌传情。老德也只能夜夜来到屋边以歌相伴,相互安慰,日复一日。一些心肠软的乡亲看到这般场景也忍不住跟着流泪,为两位青年人忠贞的爱情感动。在众人的劝说下,死要面子的父亲就在寨上的芦笙坪当众栽下一岩(此岩仅露出地面三寸左右),并对天发誓:谁要得到他家的姑娘,除非用牙齿把这颗岩石从泥土中拔出来,否则休想!可怜的老德为了他与阿雾的一世爱情,在众目睽睽之下,下定决心,用尽全力咬拔栽岩几天几夜。岩头被牙齿咬缺,嘴唇被锋利的岩片划破,流出的鲜血染红了栽岩周围的泥土。此情感动上苍,天空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老德借助神威,用牙硬将这颗栽岩脱泥拨出摆在众人面前。阿雾的父亲认为这是神助的结果,如不顺愿天意必遭天谴。再则,也将被寨上人贻笑千古。他无可奈何,只得说话算数,极不情愿地将阿雾交与老德,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个青年对爱情的忠贞,为人间追求自由爱情抒写了一曲不屈的传世颂歌。

栽岩,是远古苗族社会中“立岩定法”的历史产物,具有不可抗拒的“权威性”。随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它已完成使命而逐渐消亡。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存,仍在苗族的记忆中熠熠生辉……

--> 2023-02-27 1 1 黔东南日报 c210685.html 1 滚仲“厄劳榔”栽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