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品 肖威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首要职责、第一职责、基本职责,要把监督寓于日常工作中,见人见事见细节,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起,既重力度又重尺度,实现监督工作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凯里市纪委市监委进一步深化对监督首职的再认识、再理解、再把握,有效贯通“四项监督”融合,统筹其他监督,有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用好“四种形态”,强化纪律监督,维护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凯里市纪委市监委坚决做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发挥好第一种形态的预防功能,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经常红脸出汗,防止党员犯错误;发挥好第二种形态的惩戒功能,对一般违纪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党员犯大错误;发挥好第三种形态的挽救功能,对严重违纪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积极挽救违纪党员;发挥好第四种形态的震慑功能,对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依纪依法立案审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022年以来,共开展各类监督检查200余场次,检查单位932个次,检查场所352个次,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党员干部604人,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起34人,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5起8人,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17起26人。
二用好“神经末梢”,强化监察监督,实现监察职能全覆盖。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在20个镇(街道)统一挂牌成立派出监察办公室,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取得决定性进展,将党统一领导下的所有行使国家公权力的人员都纳入监察范围,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真正做到“公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覆盖到哪里”。2022年以来,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和“访村寨、重监督、助振兴”、“强基层、保民生、促发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贪占挪用、吃拿卡要以及“三资”管理、产业项目等方面腐败问题,发现问题36个,立案查处15人。开展教育医疗、民生就业、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专项治理,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6起29人。
三用好“前沿哨兵”,强化派驻监督,突出“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理清派驻纪检监察组与驻在部门监督与被监督、监督与再监督的关系,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和政治生态活页,紧盯“关键少数”重点人群,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节假日等重点时段,聚焦权力运行,探索形成“三三”工作法,促使“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置于“阳光”下监管,有效防止贯彻执行打折扣、搞变通。2022年以来,派驻纪检监察组参加驻在部门“三重一大”会议565场次,监督事项3097项,提出建议386个,否决事项84个,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42个。
四用好“利剑高悬”,强化巡察监督,实现届内政治巡察全覆盖。牢牢把握政治巡察定位,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权限,2022年完成4个镇党委和所辖44个村级党组织以及12个市直单位党组织的常规巡察,共发现问题203个,受理信访反映19件(次),移交问题线索21条。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反馈意见的同时,抄送市委、市政府分管同志、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推动形成巡察整改监督合力。完成问题整改57个,办结问题线索5条,给予党纪处分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加强对九届市委十一轮至十六轮的23个被巡察党组织落实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推动反馈问题切实整改到位。
五用好“优势资源”,强化统筹监督,促使各类监督形成强大合力。整合搭建“五位一体”阳光信访举报平台,畅通“电、信、访、网、微”信访举报渠道,促使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协同衔接、良好互动;以“大数据”为抓手,依托“贵州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积极探索创新监督机制,着力提高监督精准性、时效性,切实打通惠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聘请8名特约监察员对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展监督,发挥参谋咨询、桥梁纽带、舆论引导作用,帮助监察机关更好依规依纪依法行使监督权力。2022年以来,共受理问题线索516件582人(次),实现各种监督方式融会贯通、形成合力,让监督更加精准高效、常态长效。
二、存在的问题
纪律监督不够严厉。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乡村振兴和查办腐败案件上,日常监督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抓早抓小抓严落实不到位。
监察监督不够广泛。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部分单位民生专项资金项目只负责拨付资金和设账,对具体的项目实施情况不认真监督监管,为列假支出、暗箱操作等骗取民生专项资金行为提供生存空间。
派驻监督不够强硬。个别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对派驻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对驻在部门“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导致个别单位“一把手”没按规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对农村饮水工程监督不力。
巡察监督不够科学。提出问题不够精准,巡察工作开展没有紧扣被巡察单位职责职能,发现问题不深入,归纳总结能力不强,表述问题就事论事,停留在表面,没有聚焦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主要问题。整改监督不够到位,日常监督有待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对巡察整改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仍需探索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
统筹监督不够全面。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监督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存在监督搞形式、走过场现象;有的党员干部不敢对纪检监察干部开展监督,导致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存在盲区。
三、几点思考
一抓好纪律监督“不松手”。立足“专责机关”定位,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聚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在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中,把监督融于日常工作中,从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起,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严格日常监督,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贯彻始终,通过平日观察、谈心谈话、检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会、受理信访举报、督促巡察整改、提出纪检监察建议等形式,把日常监督做起来、做到位。
二抓好监察监督“不缩手”。用足用好用活《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赋予的监督检查权限,不断巩固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成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协作联动,及时修改完善监察体制改革中形成的制度,围绕线索处置、谈话函询、监督检查、审查调查等关键环节,有效解决纪法贯通难点,全面打通法法衔接堵点。协调落实与医疗单位、金融机构的配合机制,监察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
三抓好派驻监督“不放手”。继续深入推进派驻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常驻不走的巡视组”、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监督的特点和优势,精准化“设点”,推动监督具体化;清单化“连线”,保持监督连续性;科学化“布面”,提高监督覆盖率,推动派驻监督从“有形”向“有效”提升,促使派驻机构在帮助驻在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中提升监督实效,在强化监督中促进主体责任落实。
四抓好巡察监督“不罢手”。完善巡察一体化格局,持续推动巡察向村(居)延伸,进一步健全完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巡察监督网。持续深化巡察全覆盖,统筹安排常规巡察、专项巡察、机动巡察和巡察“回头看”,实现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有机统一。探索巡察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的有效路径,推动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巡察整改落实,强化整改责任,完善整改情况报告和整改公开制度,健全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日常监督配合机制,形成有序衔接,互为补充,协调一致的整改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中央和省委巡视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监督,对整改责任不落实,表面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甚至边改边犯的,要严肃追责问责。深化巡察成果运用,精准处置巡察移交线索,举一反三推动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堵塞制度漏洞。
五抓好统筹监督“不甩手”。通过搭平台、汇情况、通信息、共督促,以党内监督带动、促进其他各方面监督,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监督职权;支持司法机关通过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查处领导干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行为;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进行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加强舆论监督,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各自的监督优势和方式,从不同的层面发挥监督作用,进一步拓展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与范围,实现对权力运行和约束的全面覆盖,建立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
(作者单位:凯里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