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06日

贵州苗绣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思路探究

○ 北京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 陈 颖

1、关于贵州苗绣艺术

贵州少数民族始于农耕文明沉淀形成的文化、艺术、语言、风俗习惯等在时间的流逝中始终保持着原生态的民族特点,苗绣便是其中之一。苗绣是苗族人世代相传,用于装饰苗族服饰及腰带的苗族刺绣技艺。相传,苗族历经五次迁徙,为了让后代牢记今日之安居始于先祖昔日迁徙之顿,用刺绣缝制图案、纹样的形式记载传承着本民族的记忆。此后,苗族人融合聚居地环境产生了更多类型图案的苗绣艺术。贵州苗族人民生活于依山傍水的环境中,其苗绣图腾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自然崇拜,图案多以龙、凤、花、鸟、虫、鱼、走兽为主题,绣出的图案不仅是苗族人对生活的再现,更是富含智慧的奇妙幻想,现实中的动物在苗绣中经过夸张变形、动作概括后抽象化为生动活泼的代表符号。此外,苗绣还吸收了各朝各代不同的文化符号不断创新产出花案图式。苗绣绣法技艺独特,如苗族挑花绣反面刺而在正面表现图案,双针绣以一针依照底稿的图案形体绕线,另一针在此基础上捆线定型以表现鳞次栉比的图案层次和细节,剑河锡绣以与银质感相似的锡制成细线绣于打好底稿的挑花图案而成,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属刺绣。苗绣的颜色大多采用饱和度较高的暖色调及讴歌生命的绿色,鲜艳明亮充分彰显生命的力量,细节点缀增加局部繁饰而不夺主色之调,添立体之韵犹如浑然天成。

2、贵州苗绣数字化思路探究

(1)构建表达苗绣文化内涵的数字化传承体系

苗绣种类繁多,技艺复杂,工序多达十多道。外界通过书籍记载、实物展览等传统途径能窥见苗绣成品的外形,但科普时效、受众、范围及互动十分有限。此外,苗绣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在此类传统途径上难见诸报端,但设计和技艺又恰恰是苗绣文化最需要保护和传承的部分。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其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颠覆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它使用大数据实时链接普通大众,发展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的展览模式,利用数字技术能够改变苗绣传统的科普途径,构建表达其文化内涵的传承体系。

首先是大众科普。如何让普通受众领略苗绣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是让科普引导方向由“让普通受众了解”向“让普通受众体验”转变。普通受众的身份定位游客,这类人群了解苗绣的地点往往是博物馆或相关旅游地,在重点地段利用数字技术实施因地制宜的科普策略可以多层次地展示苗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第一在视觉感官宣传上突破传统的苗绣主题展览,利用AR数字光影交互技术将悄默无声的苗绣艺术以视听盛宴的形式进行数字化展示,如为静止的苗绣添加动效,让静止的图案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观众在动静结合中感受苗绣的艺术魅力。第二在实践体验上提炼苗族刺绣的制作流程,开发面向手机、电脑平板的苗族刺绣移动应用,一方面扩大受众传递苗绣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让其参与到苗绣制作的过程中。

其次是技艺传承。苗绣的技艺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一苗绣的传承模式以家庭为主,手工技艺口传心授、技艺纯熟需学习者深耕专研,周期长且难度高的手工模式使苗绣技艺难以为继。其二苗族聚居区汉化严重,本民族文化语言流失,工于苗绣者日渐稀少。因此,探索苗绣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长期从事苗族刺绣,深谙苗绣制作工艺的民族文化继承者,在苗绣领域具有高度的话语权。想要构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苗绣技艺传承模式需要围绕传承人为中心,传授技艺的同时构建符合苗绣语境的传播形象,数字网络虚拟人物提供了这一愿景。以苗绣遗产传承人为原型打造独具苗绣元素的数字虚拟偶像,以该虚拟人物为角色结合动画、游戏、短视频多种形式以故事内容讲述代替刻板的说教展示苗族刺绣的制作流程和技法可以缩短了解苗绣的知识隔阂。在这个过程中,苗绣遗产文化传承人与苗绣受众跨越了媒介障碍,在虚拟时空中连接在一起,专业者与普通受众共同构建苗绣的文化记忆成为可能。

(2)打造保留苗绣民族特色的数字化产品业态

近年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使得经济和工业化发展迅速,苗绣也在偌大的旅游市场中实现了商业化为更多人所知。同时以家庭手工作坊生产为主的苗绣不能适应高效化快生产的流水线商业运作模式,在各个苗族旅游景区中大量涌入市场满足当代可复制、快时尚的消费味蕾的是采取了工业化生产的机械苗绣,这些流水线所生产的机械制品虽然同时满足了量化生产的供给和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但是当观察机械苗绣单体时会发现苗绣本体的符号特征被稀释,甚至淹没于现代主义审美之下失去了内在价值。可见苗绣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打开了巨大的市场增加当地收入,另一方面又过多地渗入他文化。因此,探索恰当合适的商业化道路使苗绣保留原有的民族属性是苗绣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议题。

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艺术创作领域的革新,AI绘画更是成为时下各个社区网站热议的话题,其热搜阅读指数高达3.7亿。以此为基点,同类技术辐射式产生,通过语句组合和图画风格训练即可产生对等的立体建模及动态视频,风格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卡通的;且人工智能创作日益精进可与人工产出相媲美。以软件chatgpt为例,只需通过标题描述即可产生相关论文、PPT、代码等。将数字化技术强大的生产能力运用于苗绣商业化无疑可以保持其民族风味的同时实现量化生产。

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苗绣摆脱当前单一的商业化生产模式需要围绕市场和产品两个维度综合调研打造。第一,针对市场。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其次调研相应市场需求,依据消费者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苗绣细分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市场和具有实用价值的日用品市场。第二,针对产品。要结合细分市场的需求和产品属性进行生产,苗绣本质是苗族用于记载和抒情的刺绣艺术,在生产时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统一。首先艺术品市场的数字苗绣产品可以以数字藏品的形式产出。一幅苗绣数字藏品保证了苗绣作为数字资产的永久性和唯一性,其图腾记忆不仅原滋原味地呈现还将原本有限的保存期无限延长,通过数字藏品的形式提高苗绣的交易流动性满足了市场需求。其次日用品市场的苗绣产品要与广大群众的日用需求相结合,借助数字技术减少苗绣制作的繁琐步骤,对与苗绣结合的实用产品先建模观察,以立体形式展示产品结构,调整产品风格使苗绣实用产品在遵从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基础上展示原有的艺术风格。数字化的生产技术和步骤增加了苗绣实用产品的可试错成本,实现了苗绣的量化生产可期。

3、结语

综上所述,苗绣作为古老的艺术图案丰富,技艺复杂,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但因为传承模式的单一导致其传承和保护陷入困境,探索苗绣的数字化传承和保护路径不仅有利于苗绣的科普和传承,更能拓宽苗绣生产的商业化道路。

--> 2023-03-06 1 1 黔东南日报 c211311.html 1 贵州苗绣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思路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