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欧阳力) 近年来,州直机关工委通过“三式联动”深入推进“双报到”工作,引导州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树牢服务意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防止“双报到”工作“挂空挡”。
“立体式”联动明责任。构建部门党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社区联动工作体系,建强“动力主轴”。按照部门单位职能分工和网格辖区分类,统筹安排79个州直部门单位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和资源优势,到社区开展“双报到”,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充分发挥在职党员个人的专业、技术优势,把服务群众向“八小时”外延伸,州直机关在职党员与社区干部组成法律维权、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等专业化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以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定期服务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形成双向互动、资源共用、优势互补、结对共建、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推动“双报到”工作有序开展。2022年10月以来,州直机关284个在职党支部、4900多名在职党员深入凯里市9个街道34个社区开展结对服务,开展政策宣讲1300人次、扶贫帮困807人次、助老助残237人次、认领“微心愿”100个、解决实际问题201个。
“清单式”服务解烦忧。建立报到单位党组织和街道社区“一对一”挂点联系制度,社区党支部以网格、楼栋为单位,指定1名小组长并建立沟通联络机制,报到党员找准与群众意愿、服务需求相契合的结合点,根据个人专长认领服务岗位,让党员切实发挥自身特长,让群众问题得到专业及时解决。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扩大服务范围,探索推行“五单五进”模式,采取“社区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接单、在职党员抢单、服务对象评单”和“教育服务进社区、卫生整治进社区、平安建设进社区、文体活动进社区、经济建设进社区”的方式,按照“岗位所需、党员所长”和“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原则,统筹各方力量资源下沉社区,全方位、多领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服务清单”变“满意清单”。
“台账式”管理促落实。打造“党员基础信息、服务工作纪实、负面清单”三本台账,对党组织和党员到社区开展报到服务进行全过程管理,强化日常跟踪反馈,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推进城市党建和机关党建互联互促,实现组织共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党员共管,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同时,将“双报到”服务开展情况纳入结对联系单位、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成效考核事项和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实行“差异化”考核,分类制定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员积分管理、党组织星级评定、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以“考”促“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