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吴正豪
龙塘,《古州厅志》记为“龙潭”,俗名“崩坡塘”,位于榕江县平永镇所在地13公里的龙塘村,为一自然湖,水域面积140余亩,平均水深20余米,最深处38米。据史料记载:“相传旧系村寨,一夕雷雨大作,骤成大浸潭。”湖畔群峰环抱,茂林修竹,桃李垂波,情趣别致。塘口、乌榜、塘古脑等村寨包容其中。景致以春为最,游人不绝。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因地处偏僻,至今尚未开发,如深闺佳丽,少有人目睹她的风采。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应文友之邀,特来观赏人称“海子”的龙塘春景。
从榕江县城乘车至乌婆(地名),沿十里溪岸山路,我们开始了绿色之旅。山路弯弯,菜花泛金,松杉叠翠,漫道山水好文章。渴望之心情促使我们身轻步快,不多时就到达了目的地——崩坡塘。
顾不得休息,登上架设在塘边的风雨桥,阵阵凉爽的湖风吹拂燥热的身躯,尽情享受清新空气,饱览翠绿山水:只见湖边重峦叠嶂,绿树如屏;秀丽的长湖顺山绕梁,九曲八弯,波光粼粼;几条猪槽船静卧于桃李树下;鹅鸭游于湖面上,自显悠闲;数十户农家木楼隐现在竹林与花树绿荫间;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尽展于眼前。面对如此美景,怎能无歌无诗?于是我提议文友吟诗抒怀,他欣然应允,随口道来:“龙塘春色如画卷,桃李胭村水中天。今日若有当年少,愿嫁村姑共耘田。”我伸出拇指向他点赞:高!实在是高!笑得我手舞足蹈,捧腹叫绝。我们谈谈笑笑,诗罢歌来。此时,用不着文友的邀请,抑不住的内在力推开我的嘴唇,欣然唱起著名歌唱家蒋大为那首激情奔放的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走过风雨桥,我们朝山头的龙王庙登去。行至山腰,一株生于世间已逾百年、直径50多厘米粗壮的红豆杉令我们停步观赏。树高20余米,叶冠蓊郁。烈日当空,绿叶丛中即飞下毛毛细雨,给人以清凉之感觉。有时,还会看到阳光雨雾汇成的七色彩虹。我在猜想它能量如此强大,一定是它的根系穿山而下植入湖中,吸湖内灵气、融日月光华才这般神奇。在树下歇息,畅饮清风,小憩鸣唱,让人在洗心净魂中忘却山外的岁月……观罢奇树,沿石阶直上山头,来到昔日神像满堂、香火不断的龙王庙。可惜,“文革”时期神像被当作四旧产物横遭捣毁,残存的庙宇风雨飘摇,无人问津。庙下是龙塘小学,朗朗书声,远近可闻。
下得山来,我们登上停在湖边的猪槽船,尽情领略它划波斗浪之特有情趣。划船的当地小伙告诉我们:湖水多是由湖底冒出,冬暖夏凉,温差悬殊,水面经常雾气蒸腾,如梦似幻,蔚为壮观。水下泥沙和岩石之中,生长着一种野生的珍珠蚌壳,其肉肥美鲜嫩,是龙塘独有的特产,也是当地待客的上等佳品。蚌壳内含珍珠,黄豆般大小不等,光泽奇异,无奈不懂加工,只拿给小娃崽当玩物罢了。成年的蚌壳一般约半斤左右,但昔日曾有人家捞得一只重达三十余斤的特大蚌壳,珍珠约算盘子大。美食后,剩下的空壳半边用来盛食喂猪、半边装谷粒喂鹅鸭鸡群。此湖不仅给当地人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还调节了气候,使这里风调雨顺,人寿年丰。除此之外,这里还是该县优质油桐、叶烟、板栗、山核桃的盛产地。
游了龙塘,才使我真正领略到湖边人家独享的生活和山里人勤劳奔小康的希望与情怀。她展示给我们的不光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奇峰怪石、溪流、林木、田园风光,移步即景,地就天成。还有那成片的桐油山,花开时节,如白云凝固,香飘数里之外。山梁上、峰隙间、道路旁、湖岸边,一簇簇映山红和一些无名野花争相怒放,错落有致地点缀在松、杉、桐林之间,有的一直随坡铺展到山顶,把龙塘装点成绿的世界、花的林园。此时的我,已被迷醉如痴,情投于中不能自拔……
突然,湖湾山嘴处,一条双木并合的猪槽船破波而出,是村姑农作归来,熟练的划船动作真有点刘三姐之风采。我们正看着想着,她一曲山歌顺湖飘来:“山歌不唱心里难,好比鲤鱼上陡滩。水浅又怕岩鹰打,水深又怕网来拦。” 啊!这个场景和画面实在太美了,我快速架设相机选准最佳角度,拍下了这一难遇的“山水美人”风情照片……
啊,龙塘!你是榕江西北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是苗山侗水的奇异境地,有独特的旅游观光科考价值,又是伏天避暑的最佳场所。我深信,随着榕江社会经济振兴和旅游开发战略项目的推进,这块宝地一定会得到开发利用,造福人民,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