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光昌 摄影报道
76岁侗族戏师陈通敏,唱戏七十载,执教四十年,为天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拉动天柱旅游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陈通敏出生于具有“歌村戏寨”之称的天柱县渡马镇龙盘村。受到他祖父、父亲的熏陶,他6岁开始学戏,9岁开始唱戏。逢年过节,他唱戏的足迹遍及渡马镇、白市镇、蓝田镇、瓮洞镇、远口镇等镇的120多个村寨。
为了让边远山村群众也能就近看戏,陈通敏开始义务教戏。
随着20世纪90年代打工潮的兴起,侗戏开始没落,戏班逐渐解散。为了传承侗戏,陈通敏凭着记忆,编撰《天柱侗戏》手稿一本,收录了《大破天门阵》《仙姬送子》《炮打两狼关》侗戏等十多出。1996年执教于龙盘村冲头戏班,挽救濒临失传的侗戏文化,保住了龙盘村“歌村戏寨”的名头;2011年10月开始任渡马镇龙盘小学侗戏辅导员,侗戏传承从此进入校园;2012年任渡马镇杨柳老街侗戏剧团编导,使得侗戏之花在民间绽放;2019年任天柱县第四中学侗戏班辅导教师,使侗戏在县城开花结果。陈通敏执教、辅导戏剧传承40多年来,培养出能演会唱的戏剧演员达400多人。
多年教戏,硕果累累。陈通敏辅导的戏班参加国家、省、州、县各种节会活动获得的奖项达30多个。其中,指导渡马杨柳老街侗戏剧团,参加2017年2月举办的湘黔桂三省国家级非遗展示获特别奖,参加2019年在天柱举办的全州戏剧展演中获得二等奖,参加2020年在丹寨县举办全州戏剧展演中获得二等奖;2020年1月,他指导天柱县第四中学侗族大戏社团表演的《巾帼英雄梁红玉节选》获第十三届“贵青杯”全省二等奖;辅导的学员瞿小美、杨天良获2017年湘黔桂三省优秀表演奖;学员瞿小美获2020年全州优秀表演奖;2022年辅导的侗戏被天柱县第四中学作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戏进校园传承研究”申报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默默奉献,诸多荣誉,当之无愧。陈通敏2015年获无私奉献最美天柱人提名奖; 2020年被贵州民族大学侗学研究中心聘为研究员;2021年被列为“天柱县优秀文艺人才”第一批专家入库名单;2022年被认定为天柱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级非遗侗戏)传承人。
天柱侗戏始于明末清初,从京剧衍化而来。演员以地方侗话唱念历史故事,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陈通敏说:“我快到耄耋之年了,趁着身体还硬朗,争取把我会的侗戏唱腔、武打动作、表演程序等传授给侗戏爱好者,只要学校或剧团有邀请,我都会去教戏,把侗戏这一艺术瑰宝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