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3年03月17日

凯里市:

“一站式”优化人才服务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朝正) 近年来,凯里市围绕人才“食住行、医教养、游乐购”等日常需求,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功能“一站集成”、服务事项“一窗通办”,服务链条“一贯到底”,让各类优秀人才在凯里安身、安心、安业。

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宜站。以20个镇(街道)为单位建设14家“乡村振兴人才宜站”,统筹各职能部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金融机构、网络推手等人才资源,将930名人才“组团式”精准匹配到14个乡村振兴人才宜站,为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咨询培训、人力资源、资本对接、创业导师等服务。目前,乡村振兴人才宜站开展6次大型就业创业咨询培训,为基层300余名青年人才提供就业岗位。

搭建信息集散平台。加强高新产业园区建设,申报省级科技创业人才基地,不定期开展人才访企、项目路演、“凯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等主题活动,为人才提供创新交流和创业对接平台。线上线下常态化收集、发布农业、教育、卫生、金融、大数据等重大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及民营企业技术需求,通过人才博览会、高校人才专项引聘、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等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去年以来,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3名,招录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328人。

创新评价机制。健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大力推进“1+N”人才积分制评分制评价机制改革,以服务积分量化人才实绩,打破人事管理“终身制”,岗位评聘“能上不能下”的评价瓶颈,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

只进一扇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配备人才服务专员,为人才提供政策解读、企业注册登记、项目申报、业务代办等服务,同步将专窗服务范围延伸到全市10多个涉才单位和医疗部门,开设人才“绿色通道(窗口)”,及时根据人才需求进行周转安排,全程只需对接一个窗口,便可实现事项办结,人才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实现倍增。

最多找一人。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群,实行人才事项“首问负责、快速响应、一次性告知、专员对接”的一对一“VIP”贵人服务模式,由人才服务专员全程导办、带办或代办,让人才对接一名服务专员即可办完所有事项,人才服务专员共为高层次人才办理了65件人才诉求。

一网通办。按照“一件事一次办”和“互联网服务”的改革理念,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结全链条审批流程,打通人才与业务部门对接联系“最后一米”,提高人才办事效率。如,引进人才申请房屋补贴,线上填报申请信息和上传申请资料,由人才专员线上审核材料,受理后自动推送至人社部门进行人才类别裁定,再由住建、房产、不动产三个部门联审申请人房产情况,最后由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并上报审批结果,实现“全程在线、一网通办”。

精神上关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每名县级领导联系2名专家人才,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表彰奖励、宣传先进等关爱人才活动,去年以来,县级领导带头联系专家60人,开展走访慰问80人次,发放人才慰问金6.9万元,表彰85名优秀专家、40个惜才爱才团队。

工作上关心。健全“人才日”工作机制,通过发放一封人才感谢信、发放一批人才礼贤卡、举办一次人才表扬大会、开展一次人才风采、组织一次十佳人才评选、开展一次招才引智活动、组织一次人才服务基层、组织一次人才党性教育培训等“十个一”活动;对在疫情防控、科技研发等重大工作中发挥优势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在人才计划和系列人才奖励评选中给予倾斜,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加省州市管专家评选,评选第三批市管专家29名,去年获评州管专家4名,继续纳入管理2名。

生活上关心。持续深化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保障机制,完善人才落户、政策兑现、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体系,及时兑现专家津贴、购房补贴、专家科研成果等人才待遇。去年以来,兑现博士购房补贴30万元,各类人才津贴109.72万元;发放“礼贤卡”30人,解决人才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让人才真切感受到凯里的诚意。

--> 2023-03-17 凯里市: 1 1 黔东南日报 c212382.html 1 “一站式”优化人才服务 /enpproperty-->